everywomen|萧丽河:光是爱,是给予,是对生命从容的照见

2021年9月23日首演的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毫无疑问是近几年最“破圈”的舞剧之一,豆瓣评分高达8.9,每场演出都一票难求。精彩的编导、舞蹈演出与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舞台灯光、服装、美术相得益彰。我们惊喜地看见其中三位最重要的视觉主创皆为女性:舞台灯光设计师萧丽河、舞台服装设计师李昆、舞台美术设计师胡艳君。

everywomen|萧丽河:光是爱,是给予,是对生命从容的照见

在《红楼梦》于2025年3月回到江苏大剧院迎来第300场演出之际,“everywomen”走访南京、北京和杭州,拜访了这三位结缘于《红楼梦》的舞台创作者各自的工作空间——这里也是她们的舞台和她们各自的梦。

这是我们在南京见到的,工作中的萧丽河。

“有个声音告诉我,你应该做个灯光设计”

还是小姑娘的时候,萧丽河没想过自己的未来会和灯光如此紧密地缠绕在一起。她从小学习美术,理想是成为纯艺术家,然而报考上海戏剧学院时,可选择的仅有舞美设计与灯光设计。两相权衡下,萧丽河在申请表上写下了舞美设计,可就在她交了申请表,拿着盖好章的准考证走出校门口的时候,却听见有个声音对她说:“你应该做个灯光设计。”

everywomen|萧丽河:光是爱,是给予,是对生命从容的照见

萧丽河舞台灯光设计作品《红楼梦》,图片由江苏大剧院提供

这戏剧性的一刻改变了萧丽河的人生轨迹,她当即修改了志愿,报考了灯光设计专业,并成为中国第一批学习灯光设计的女性设计师。刚入学不久,重重困难摆在萧丽河面前:粗犷的灯具、复杂的电线、难度不小的课业,加上老师的一句“做一个好的灯光设计需要30年”,这让当时坐在讲台下的萧丽河只有一个念想,就是“逃离”。

everywomen|萧丽河:光是爱,是给予,是对生命从容的照见

萧丽河舞台灯光设计作品《红楼梦》,图片由江苏大剧院提供

30年后再来细品老师的这句话,萧丽河深有同感:“现在我知道了,成为一个靠谱的灯光设计师真的需要30年,这其中涉及太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了。就像戏剧服装设计是为了塑造一个人物,灯光设计就是在舞台上营造一个世界,一个符合剧情人物生存和情感的世界。而一个好的灯光设计也不只是完成营造,还要有能力融入个人审美和风格,提升作品的内涵并引领观众。”

1987年大学毕业时,萧丽河一度以为自己可以告别灯光设计,谁料被留校任教,并分配至崇明参加讲师团工作了一年。作为在城市长大的孩子,萧丽河见惯了万家灯火,却像是头一回感受到大自然的光亮。从清晨到午夜,每天望着映照在绵延不断的田野上瞬息万变的光色。萧丽河被深深感动了。

everywomen|萧丽河:光是爱,是给予,是对生命从容的照见

萧丽河舞台灯光设计作品《春之祭》,图片由萧丽河提供

结束讲师团的工作后,萧丽河又被安排去西藏支教半年。在西藏的日子,她对光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在空气稀薄的高地,世界变得很澄澈,所有的光线都有色彩。萧丽河回忆道:“西藏云和光线的变幻无穷、酥油灯的温馨和暖意让我感动,让我觉得光是直达神性的。那一刻,我爱上了光, 我决定这辈子都在光中修行,做光的门徒。”

回忆起学生时代,萧丽河还特别感念三位对她十分重要的恩师。在中国灯光界有着“灯光诗人”之称的金长烈教授将她带进了灯光设计的课堂,对美国舞台界影响深远的已故耶鲁戏剧学院李名觉教授为她打开了舞美设计的大门,而美国舞台灯光泰斗级教授珍妮弗·蒂普顿(Jennifer Tipton)以严酷的教学方式让她对每一道设计的灯光都惜墨如金。

everywomen|萧丽河:光是爱,是给予,是对生命从容的照见

萧丽河舞台灯光设计作品《赵氏孤儿》,图片由萧丽河提供

纵然这过程中也有不少辛酸故事——被扔在偏远的城市独自做戏,被老师骂到大哭,熬夜赶设计挑战极限,但想起三位恩师,萧丽河唯有感激:“每当碰到困难的时候,我会想到他们,然后就会知道应该怎么样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个时候其实就知道,老师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拐杖,为我指引了一条很好的路。他们不仅是我的专业导师,更是我的人生恩师。我是何其幸运!”

everywomen|萧丽河:光是爱,是给予,是对生命从容的照见

萧丽河舞台灯光设计作品《红楼梦》,图片由江苏大剧院提供

“我们的传统艺术真美”

在耶鲁戏剧学院设计系毕业后,因为对建筑设计的梦想,萧丽河在纽约的一个建筑灯光设计事务所开始学习研究建筑艺术,这段经历对她日后的创作意义深远。

2006年,萧丽河回到国内,受田沁鑫导演邀请,担任了江苏省昆剧院的昆曲《1699桃花扇》的舞美与灯光设计。不同于传统戏曲的舞台,萧丽河为这部作品设计了一个具有建筑感的博物馆展演式的空间,没有摈除传统的一桌二椅,而是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就如同在观众与昆曲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观众有一种在博物馆看了场展演的感觉。这样的创意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在演出期间,年轻观众们过于热情,甚至把剧院的门都冲破了。昆曲开始走向年轻化,这也让作为舞台设计者的萧丽河深感欣慰。

everywomen|萧丽河:光是爱,是给予,是对生命从容的照见

everywomen|萧丽河:光是爱,是给予,是对生命从容的照见

萧丽河舞台灯光设计作品《1699·桃花扇》,图片由萧丽河提供

她坦言,在美国求学期间常有思乡之情,每每思及故乡,就深深体悟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很美,但她也深知,要以现代手段传承传统审美并非易事。这也是萧丽河近几年苦苦探索的命题:如何在古典和现代美学之间找到一种融洽的表达。在她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探索旅程,如装置歌剧《惊园》、舞蹈剧场《中国制造/游园惊梦》《十面埋伏》等等。

在杨丽萍舞蹈剧场《十面埋伏》的舞台上,最引人瞩目的是悬在半空中的一万把剪刀,看起来相当危险。萧丽河用灯光和投影制造出了锐利感,使观众相信剪刀是真的很尖锐。通过灯光与布景之间的互动,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残酷无比的战争场景。

everywomen|萧丽河:光是爱,是给予,是对生命从容的照见

萧丽河舞台灯光设计作品《红楼梦》,图片由江苏大剧院提供

对于萧丽河而言,创作的过程往往是从整体到细节,再从细节回到整体。“我一直试图跳出创作,在一部剧的设计即将完成的时候,像一名普通观众一样来看待自己的作品,我觉得这很重要,这样你才能检验自己的设计是否合理。”

除了传统的剧场作品,萧丽河还创作了不少引人深思的灯光装置作品,用光与意象配合着声音,与观众一起打造一个戏剧场景。例如,第二届上海西岸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开幕式灯光装置作品《光启》,第十一届上海国际双年展参展灯光装置作品《犹在镜中》等。

“所有的表达都要建立在理解之上”

萧丽河为观众熟知的作品还有音乐剧《赵氏孤儿》与舞剧《红楼梦》,前者大气磅礴,后者美轮美奂。站在创作者的角度,萧丽河在这两部作品中收获了截然不同的创作体验。 

everywomen|萧丽河:光是爱,是给予,是对生命从容的照见

萧丽河舞台灯光设计作品《赵氏孤儿》,图片由萧丽河提供

音乐剧《赵氏孤儿》将古老的中国经典进行全新的当代演绎,让观众为之沸腾。巨型不规则石板化为倾斜的城墙与素色的大地,角色们在长轴画框里缓缓登场。作为本剧的灯光设计与光影媒体设计,萧丽河为这座舞台注入了光影、色彩与情感,用光讲述了这个关于命运与因果的故事,也希望用光和影呼唤信念、呼唤人性的光芒。虽然这是一个极简的舞台,但萧丽河坦言自己为此做的设计并不简单。为了让光中有影,影中生光,她在剧中用到了八台投影仪和上百架灯具,配合着澎湃悲壮的音乐,在舞台上埋下一个又一个耐人寻味的隐喻。

everywomen|萧丽河:光是爱,是给予,是对生命从容的照见

萧丽河舞台灯光设计作品《红楼梦》,图片由江苏大剧院提供

2025年3月,萧丽河有三个作品正在演出: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江苏大剧院原创舞蹈剧场《春之祭》,以及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原创越剧《我的大观园》。

做舞剧《红楼梦》的灯光设计让萧丽河直呼“过瘾”。这部舞剧由江苏大剧院与黎星工作室联合制作,民族现代舞的自由律动,民族器乐的美妙音律,以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聚焦十二金钗的命运起落。“如何用光在层层叠叠、五彩斑斓的现代布景和传统服装变化中寻找一种平衡,一种视角,一种属于《红楼梦》的灯光语汇,和着音乐以及舞者一起浑然天成,不着痕迹地在观众面前编织一场红楼大梦”,萧丽河说,这是《红楼梦》带给她的最大挑战。

everywomen|萧丽河:光是爱,是给予,是对生命从容的照见

萧丽河舞台灯光设计作品《红楼梦》,图片由江苏大剧院提供

《红楼梦》场景变换繁多,幕起幕落,时节更替,可以说是步移景移。时空流转迁移的任务便交给了光影:于富丽堂皇的贾府是“光摇朱户金铺地”般金灿闪烁的光斑,于“鸟语溪声”的大观园是浮光幻影流云,而于黛玉,始终是潇潇竹影,在绿意盎然的绿幕上,在萧瑟凄凉的白纱上。光和影,最大限度地呵护和调和着空间和人物、叙事和情感、传统美学和现代表达之间的关系。萧丽河在这一重又一重的“美”的夹缝中完成了灯光设计,不着痕迹地调和着戏服和幕布的色彩关系,“润物细无声”地烘托出红楼的梦幻氛围。

《红楼梦》完成得酣畅淋漓,舞蹈剧场《春之祭》的创作则带给萧丽河另一种崭新的体验。

everywomen|萧丽河:光是爱,是给予,是对生命从容的照见

萧丽河舞台灯光设计作品《红楼梦》,图片由江苏大剧院提供

舞蹈剧场《春之祭》以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巴黎为时代背景,聚焦于中西艺术家们,古典与现代交织,东方与西方碰撞,共同探索现代艺术的无限可能。导演李超希望“用身体的本能反应去感受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关系”,非线性的结构承载着符号化、元素性、多种身份的艺术家们,强调他们之间的沟通与艺术精神上的互相启发。“希望观众能够在艺术的温暖中找到自己、感受情绪、得到慰藉。”相较于《红楼梦》比较明确的创作表达,《春之祭》相对抽象,创作存在很多不明确和变数。萧丽河说《春之祭》的舞台视觉不同于传统剧场,它是集舞美、多媒体、灯光和光影于一体,彼此紧密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一次大舞美作品。

everywomen|萧丽河:光是爱,是给予,是对生命从容的照见

everywomen|萧丽河:光是爱,是给予,是对生命从容的照见

萧丽河舞台灯光设计作品《春之祭》,图片由萧丽河提供

舞台上的可旋转移动的三角平台,既是远航的船,也是生命的祭坛,承载着历史与回忆。《春之祭》动用了11台投影和移动轨道,全方位以流动的光和影,在简洁空灵的空间里,与舞者共呼吸。光和影,不只是完成故事的叙述和情绪的表达,更是裹挟生命能量和精神的视觉呈现。

everywomen|萧丽河:光是爱,是给予,是对生命从容的照见

萧丽河(中)与胡艳君(左)、李昆(右)在《春之祭》中再次合作,图片由萧丽河提供

萧丽河说,身边的朋友们受她影响,总听她谈论舞台上的光,走进剧院后,便真的在意起了光。她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观众可以在演出中看见光,看见由光而生的美和情趣。

从学校到剧场,从崇明的晚霞到西藏的天光,从这一个舞台到下一个舞台,萧丽河的灯光是写意的、浪漫的、狂放的、克制的、锐利的、游散的,千般模样中隐着千言万语,一眼电光火石,一眼地久天长。故事总是从灯亮而起,灯灭而终,你可以永远期待下一次灯光亮起,到那时,萧丽河或许又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故事。

everywomen|萧丽河:光是爱,是给予,是对生命从容的照见

Q&A:

V:从你的角度如何理解其他共同创作者的工作?

萧丽河:舞台灯光是通过光线照射的景或人被看到和感知的,舞台视觉因为不同的光线会呈现出不同的质感,所以灯光和舞美、服装设计可以说是唇齿相依、彼此纠缠又相互成就的关系。舞美空间是光的生存容器,也是光的约束者。拿胡艳君设计的《红楼梦》来说,频繁移动、色彩各异的帷幔布景对于灯光就像被脚镣捆绑的舞者,但恰恰是这份约束成就了光影在《红楼梦》里独特的表达。艳君是一个极有天赋并敢为人先的舞美设计师,她的每一次设计对我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战。所幸我们都不惧行走刀锋,每每合作都是不疯魔不成活的体验。和服装设计李昆的合作也是充满各种惊喜。舞蹈演员出生的她在服装设计上独有灵性,她对服装色彩和细节的拿捏极为精准,让每一套服装下的人物在灯光下都栩栩如生。我们同样结缘于舞剧《红楼梦》,又在舞蹈剧场《春之祭》相遇,在最近的越剧《我的大观园》合作中,我们尝试使用最新研制的去色灯让本是色彩斑斓的十二金钗的服饰魔术般地失去了原有的色彩,赢得观众声声惊叹......

V:对你产生过具体积极影响的一位女性?

萧丽河:我在耶鲁戏剧学院的灯光设计教授珍妮弗·蒂普顿(Jennifer Tipton)是对我影响深远的一位女性艺术家。1995年,我接受了亚洲文化协会的奖助金前往美国访学半年,期间在耶鲁戏剧学院旁听设计课程。去美国之前,我已经在上海戏剧学院教了几年的设计课程,我不知天高地厚地觉得自己已经是个成熟的灯光设计了,不免对课堂上讨论的学生作业表示出倦怠。Jennifer没有任何指责,而是让我去观看各种演出,包括旁观她演出的合成。渐渐地,我被她的灯光设计吸引,那般慈祥、润物无声地用光托举着舞台上的每一个生命。她让我明白光是爱,是给予,是对生命从容的照见。两年后,我如愿做了她的学生。Jennifer不仅拓宽了我职业的视野,更让我成为虔诚的“光的门徒”。

V:给即将或刚刚进入你所在的这个行业的年轻女性一个建议。

萧丽河:如果你真的热爱舞台、热爱灯光,就请坚持,有一天你会找到自己的光。

出品:李晓娟 / 监制:滕雪菲 / 策划:韦祎 / 采访:金诗敏 / 撰文:上海文化广场剧艺堂 / 人物摄影:SHU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