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霏:方寸幕布后的世界

梅雨霏说:“皮影戏,它源于民间,也理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让人们意识到它的魅力所在。这才是让这门传统技艺生生不息的动力。”

梅雨霏:方寸幕布后的世界

 

非遗“守”艺人 梅雨霏

四川皮影戏非遗传承人、阆中王皮影第八代非遗传承人、四川风吟教育皮影工作室负责人

方寸之间,一块幕布就是一个世界。

在当日拍摄中,梅雨霏是所有非遗技艺传承人中最年轻的,年仅25岁。

这位四川皮影戏非遗传承人,出生在被认为是“春节发源地”的阆中古城。每年春节临近,当地就会有许多民俗活动,其中就包括皮影戏。当地的皮影戏剧目通常是以民间故事改编而成,如《关公斩蔡阳》《桃山救母》,都是耳熟能详的作品。

梅雨霏:方寸幕布后的世界

图为四川王皮影艺术博物馆馆藏皮影《白蛇传》

梅雨霏从小就对皮影戏感兴趣。小时候过年,最爱看的是《张飞审瓜》。童年曾流连忘返于当地的古戏台。在家乡拜师学艺后,大学期间他开始在学校的艺术节上尝试演出皮影戏。他的师父王彪是国家级非遗四川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王皮影艺术博物馆馆长,也是阆中王皮影第七代传人。

梅雨霏:方寸幕布后的世界

图为梅雨霏操纵皮影影人关羽

那时,梅雨霏学的第一出戏就是《关公斩蔡阳》。经过修改,尽管上台他只演了短短三分钟,但这三分钟却让他深切感受到皮影戏的魅力。从此,他便一发不可收拾,迷上了皮影戏,也曾跟着皮影艺术团到处演出。在皮影戏的世界里,方寸的舞台间,一块幕布就是一个世界,回荡着千军万马的故事。

梅雨霏:方寸幕布后的世界

图为梅雨霏为青少年讲解“王皮影”传承故事

从民间来,回生活去。

在年轻传承人手中,这门古老的手艺焕发出了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在传承传统剧目《桃山救母》的同时,梅雨霏对其进行当下的革新。在演出互动环节增加影人对话内容与AI数字影人编创体验,旨在打破皮影戏中的场景局限,增强戏剧张力。同时,他还积极推动皮影戏与普罗大众的亲密接触,比如在节假日,邀请青少年来到皮影工作室,体验皮影戏的乐趣,亲自尝试演皮影,或是为影人上色。

梅雨霏:方寸幕布后的世界

图为梅雨霏在四川省社区青少年宫非遗讲堂宣讲照片

梅雨霏说:“皮影戏,它源于民间,也理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让人们意识到它的魅力所在。这才是让这门传统技艺生生不息的动力。” 

监制、策划:王晓白 / 摄影:陈漫 ChenMan / 形象:王昊 / 化妆:罗康 / 发型:刘涛 / 统筹、编辑:匡安安 / 制片、协助:沐慈、吉恺、刘子瑜 / 宣传:刘子瑜 / 美术:Feifei_Li / 服装统筹:XIXI、康康 / 服装助理:思宇、Dimo、闪闪、miva、大头、海艳、大楠、Fa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