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超: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刚过而立之年的杜超,是中国活跃的青年文化交流使者之一,活动涉及儿童福利、全球健康、艺术与文化交流、教育等诸多领域。近些年,他穿梭在大洲大洋之间,穿行于各种文化彼岸,以不同身份链接各行业领域资源,连结起一个个新的故事与人生。

杜超: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杜超

绵绵之功,美美与共 

近年来,杜超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号召,积极筹措资金,依托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这一重要平台,为全球青年一代跨文化交流提供契机,吸引更多青年人加入到故宫博物院守护、传承、弘扬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事业中来,以增强社会对历史文脉和中华文明传承的共同责任感。

在内地与港澳频繁互动的背景下,文化传承与兴盛显得尤为重要。在内地与港澳频繁互动的背景下,文化传承与兴盛显得尤为重要。而杜超接触的一些港澳青年们,虽然对于祖国饱含热情,却大多是通过课本和互联网认知故宫,实物的感知度不足。在书本之外,切身走进历史的“第二课堂”,去深刻体认文化认同、文化交流,对于这些“未来一代”而言,是更为重要的人生体验。

杜超: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杜超

无论是大陆、港澳台或是其他国家的年轻人,当他们走进故宫这座凝聚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载体时,所知所感、所见所闻,会帮助他们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力量。杜超希望,通过挖掘中华文化的精粹、有影响力的文化事件,去回顾并展望中国文化一路的发展与成长。

杜超的公益不仅面向青年与大众,也特别关注文化工作者,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文物工作者。目前他正在推动把甘肃、青海的优秀文物工作者请到北京,用故宫的资源,支持他们获得更好的提升和拓展,再把经验带回故乡,反哺到更广阔的大地。

杜超: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杜超

明年,杜超希望继续邀请到意大利的公益机构与品牌加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集世界友人之力, 让故宫及其背后所凝练的五千年璀璨中华文化影响全世界范围的更多人,“这是一个太值得做的事情了。”

在对外交流方面,文化是最为有效的载体。杜超认为,还是要多走出去、多交流。交流需要更多、更好的平台,一个介于官方和民间的开放平台,能够促进充分的交流与发声。

杜超: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杜超

长期游走在不同文化、价值观与族群的经历,让杜超成为了其中的年轻一员:通过不同身份之间的跨界,他希望以自身为媒,链接不同人群、活动与爱心,并创造一种公益的“化学效应”。

在世界交到更多的朋友,让更多的个体成为“自传播”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仿佛有股小宇宙的能量,跨越交流障碍,开启不同价值观中的美好。美美与共,乐见世界大同。

杜超: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杜超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是一项宏伟的使命。杜超深知,这并非一蹴而就之事,对每个个体而言,效果不会立即显现。但他相信,这将是他多年来从事的公益活动中,坚持最久的一项事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与的公益项目越多,杜超越感到自己的能力有限,因为总有更多的项目和需要帮助的人。

杜超: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杜超

位于瑞士洛桑的EHL酒店管理商学院,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专业声誉最高的国际酒店及泛服务管理名校。杜超担任该校的亚洲区董事。在与EHL的合作中,他接触并了解了东南亚地区,与更多品牌合作伙伴建立了默契。对他影响最深的,是学校一贯秉持的“服务”精神。

以人为本,精益求精。EHL这种“service”的精神,不仅能平移到跟品牌的合作经验上,更能潜移默化地传递出价值观——为人服务,为人类的爱而工作。“我们很需要这种service的精神。”杜超说。

杜超: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杜超

杜超自己就是一位具有“服务精神”的人。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越是探索广阔的世界,越感到个人力量的渺小;越是远行,越怀有敬畏与感恩之心。

在杜超所关注的公益领域中,环保和公共卫生主题占据重要位置。在全球经历了疫情的考验之后,杜超想,公共卫生的下一个阶段,或许应当尝试更精准、精细化的分众发展。当下的世界,人类处在互相影响、彼此依赖的命运共同体中,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帮助别人的同时,就是在帮助自己。

今年,杜超与国际疫苗免疫联盟(GAVI)建立了合作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疫情期间的思考:如果疫苗能够普及,世界或许会呈现不同的景象。

杜超: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杜超

在全球范围内,为发展中国家的儿童提供疫苗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需要多国政府合作及数十亿美元的善款支持。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对疫苗的需求甚至超过发达国家,但由于支付不起疫苗厂商的高昂价格,他们往往无能为力。自2002年“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成立以来,不仅提供了技术和财政援助,还成功地将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团结起来,使得需要疫苗的人们能够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获得疫苗。这不仅挽救了无数生命,还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同时也激发了杜超将公益事业作为职业追求的决心和动力。

比起物质回报,杜超更看重的是,自己的见识有没有增长、眼界有没有开阔、新增长了哪些的本领、生命是否变得更加充实。扶持旁人,同时自己也找到了支点和重心,他是一个幸福的“服务者”。

杜超: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杜超 

气贯中外,天涯咫尺 

作为当今中国积极的青年公益人士之一,杜超已在公益领域活动十年之久。在资源和经验的不断积累中,杜超的想法也逐渐随着时代发生转变。比起过去只做单一的一件事,现在,他尝试做“加法”,以触碰到更远的地方。

“公益需要‘加’上一些东西。”杜超发现,当把公益跟文化结合到一起时,两项事业的领域都得到了扩展,与环保、儿童、卫生等领域结合亦是如此。

做加法的过程中,横向的业务扩展是一方面,纵深的自我潜沉则是更重要的事情:“我希望把内容和灵魂得到更大的一个提升。”从资金上的捐赠者,到文化上的参与者,十余年的公益事业,让他的身份越来越多元,灵魂也生长得更加丰盛。

杜超: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杜超

成长中,杜超的兴趣和关注随着自身成长不断变化:大学时期,他接触到公益,同时也对创意领域、传媒行业颇感兴趣;学习东亚研究后,又把关注点转向了国际关系;在中国大地上长大,又远赴海外求学多年……跨学科和跨文化的生命经验,启发他开启了在中国参与公益的跨界之旅。

不同文化的互相交融,不同经历的生命体验,融汇为他的精神土壤。文化作为核心的支点,他的事业开始不断向外“加”:跟科技相加,跟金融相加,碰撞出万花筒般的新的新视野,引领公益走向了一方新的天地。

公益不仅需要领域的“加法”,也需要地域的“加法”——在全球化的当下,公益事业更加需要国际化的对话。

杜超: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杜超

杜超回忆起在2020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首次提出公益合作对话,并与意大利杰尼亚基金会合作“艺启未来”——中意公益儿童美育项目,作为东西方跨文化公益合作的新实践。项目最终在青海落地,帮助西部的孩子们通过艺术认知到更广阔的世界。

明年,杜超期待通过更多的公益活动与对话,分享大家在这一过程中的感受、困惑和挑战,共同寻找更精准、精细的方法,以应对全球共同的问题。

时至今日,他依然坚定地走在公益的路上,将其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他渴望自己不断生长,也不断为公益增加新的创意、新的项目、新的贡献。做公益拓宽了杜超的眼界,也改变了他对“成功”和“幸福”的定义。他始终沉醉于那种全力以赴、淋漓尽致的感觉,忙也好、累也好,他都觉得很满足:“我觉得人生很大一部分快乐都是从工作得来的。”

选择所爱,爱所选择,这是杜超的处世观。“我觉得梦想很贵,理想不死。”杜超说。

杜超: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杜超

Q&A:

关于公益事业 

在您看来,当下国内的公益事业的发展方向会是什么?

杜超:国内的公益事业大趋势是在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好的。在我的实践感受当中,或许未来可以往精细化方向发展——通过国家统计的细分,来让需要帮助的人群更精准被识别,从而便于将公益工作的精力和物力更有针对性地集中安排。其次,我觉得公益也需要国际化的交流,2020年的时候,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首次提出了这种公益对话,互相之间去进行经验分享和优势互补,可以让协同效率更高。

在公益事业方面,您有没有什么愿景?

杜超:我有想象过一些愿景,但我现在觉得它都是阶段型的。至少回看我自己读书时的一些愿望,都实现得差不多了,我挺感恩的。愿景是有的,但那个梦比较大,我想先把它一步步做成了再去分享,先给自己留点白。

杜超: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杜超

关于文化交流 

您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有哪些新的尝试?

杜超:现在我在跟一些法国的时装品牌探讨文化交流相关的事,也期待一起做一些时尚以外的尝试。他们现在很愿意到中国来开展合作,也希望我们更多在设计、走秀以外做些新的东西。我们或许会在企业社会责任角度做一些新的尝试。

在您看来时尚品牌应该如何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杜超:时尚行业当下面临着加速生产方式向可持续发展转型,这是他们亟需承担的社会责任,很多品牌也已经开始身体力行,比如我这次拍摄上身的中国品牌——PYE派,可持续发展从1984年品牌创立就植根于品牌理念中。他们推出创新的全棉无水染色产品系列,使用专利技术,将染色全工序水耗用量下降 95%,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您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中,会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差异?

杜超:我认为不同民族间不管文化传统的差异有多大,大家的审美是没有隔阂的,文化是可以超越语言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各民族之间即使短暂地存在隔阂,也都是可以打开的。

您会如何看待当下中国在国际交流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的未来发展方向?

杜超:我在参加一些国际论坛,并和各国优秀代表进行交流的时候就会发现,大家互相的了解还是比较片面。我越来越发觉,我们需要一个介于官方和民间之间的平台来进行更加充分的交流和发声,比如最近费城交响乐团来中国,虽然它是一个音乐团体,但是它的理事会有科技、经济、文化各领域的精英人士,大家由音乐展开了特殊的缘分,聚在了一起。在这样的场合下,每个人可以很自由的去表达观点,交流的姿态会更加开放包容,也更能增进理解和沟通。

杜超: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杜超

关于事业选择 

就您个人而言,如果当初没有选择从事公益领域,还有可能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呢?

杜超:我对创意领域也很感兴趣,它可以去创造美与感动,但当时之所以选择了公益行业,还是觉得做公益的影响力更大,能够切实地帮助到很多人。

在面对很多不同事情的时候,会如何安排自己时间的优先级呢?

杜超:我会先做我想做的,然后在最想做的事情里面挑选能够最快实现的,如果过程遇阻,就再行调整。因为我还是希望能够做更多事情,即使忙和累也没什么,我人生中的很大一部分快乐都是从工作中得来的。

您在选择是否要去做一件事情之前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杜超:我判断一件事情的标准在于,做了这件事情之后,见识有没有增长,眼界有没有开阔,我自己有没有更充实一些,有没有新增哪些本领。现在我越来越不会去羡慕别人了,有的时候听到别人聊起股票等投资项目,虽然我也知道它们的金钱价值是不小的,但我还是想坚守内心选择,坚持去做我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杜超: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杜超

关于生活自我 

当下您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什么?

杜超:最重要的就是把我理想清单上的那些事情一步步的实现。我其实是一个不喜欢长假的人,我还是希望想要做的事情每天都有进展,享受每天往前一点点的感觉。

您有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座右铭,或者是信条、信念?

杜超:也不算座右铭吧,我一直比较喜欢的一句话是王尔德说过的: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我觉得,你不断变成更好的自己,也是对你所爱的人最大的爱的回馈。

监制:刘勇超 / 策划:何骄 / 统筹:Luu / 平面摄影:Hiro / 造型:川久弥生 / 造型助理:Ming / 妆发:盖盖 / 撰文:雪霁、Luu / 统筹协助:吴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