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冰 | 一半在风里飞扬

三毛对来生的期待,也是很多人毕生的理想:“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中飞扬”。这不就是李冰冰现在的样子吗。事业上的扎实拼搏,为她换到了荣誉、财富、安全感,她到了可以接受任何状态的时候,那是她“尘土里的安详”;生活上她放飞了自我,跟着感觉走,敞敞亮亮爱,于是可以“风中飞扬”。

李冰冰 | 一半在风里飞扬

李冰冰

爱的再定义

这些年,李冰冰被塑造得“很硬”。

电影里冷静、理性,杂志封面上气场全开。公众眼里的李冰冰,严谨自律、坚韧拼命,很硬,很强大。

这可能是一种误会。或者说,这只是一半的她。

采访那天,她穿件白T 恤,梳两条小辫子,说起话来手舞足蹈,元气满满。一个恍惚,分明是《少年包青天》里的凌楚楚。20 年过去了,私底下的她仿佛没有长大过。

但这一年的李冰冰,已经47 岁了。

与家人一起度过了这一岁生日。疫情带来的全境隔离,使她又一次有机会与父母长时间相处。“我一直是个孝顺的人,但以前是‘孝’而不‘顺’。这段时间我试着不再对抗,然后发现,我们的关系从没像现在这样好过。由此意识到,这个阶段对父母最有效的爱可能就是顺从,以后我会更‘顺’一些。”

这段久违了的共同生活,让李冰冰走进了父母的精神世界。尝试理解父母、靠近父母的同时,也收获了来自他们的理解与接纳。这对童年不被父母认同的李冰冰来说,是很大一道功课。

亲情之间,力的作用微妙交互,绷紧的心会在自然而然的相互靠近中更进一步舒展。所有与父母对抗过的孩子,都知道这种和解对人生来说意味着什么。

实际上,这几年来,李冰冰一直活在对“爱”的重新理解中。

《谜巢》之后,身体大受损伤。澳洲拍戏时当地医生保守的治疗方式拉长了病痛期,回国医治后本该用来修养的时间又被她拿去剧组拼命。代价是过去这四五年,她被迫把“养身体”作为头等大事。

冲在外面的时间少了,躲在里面的时间也就多了。爱与被爱,成为她生活的重心。

“身边人都知道我有两个‘大夫’,一个是我妹的儿子‘王大夫’,不管有什么烦心事儿,他一来我立马就能笑。”

一说到外甥,李冰冰就变成朋友圈里的晒娃党。她把所有母爱都放在了这个孩子身上,不问前程、不计回报。好到有人开玩笑提醒她,“对孩子那么好,人家长大飞走了你得多难受”。

“好像是会很难受”,一下子体会到失去的疼痛,“但我还是得对他好,就算有一天他不在我身边了,把我忘了、不理我了,都没什么。因为在这一刻我就是想对他好,我就是爱他。我爱他不是他需要,是我需要。”

另一个让她“一见就笑”的,是相恋近五年的“许大夫”。

相差16 岁,“姐弟恋”,李冰冰人生中绝无仅有的离经叛道。

少年时期学习成绩不如妹妹,李冰冰一直是家里不被看好的那一个;好不容易考上大学松了口气,母亲又患病花费巨大;一进上戏,她就成了班里最能赚钱的女同学,别人花枝招展比美,她四处拍戏赚钱养家;后来拼到了“四旦双冰”,她也不是最亮眼的那个,总是要加倍拼命,小心翼翼才换来点点突破。

一直被巨大的不安裹挟着。

李冰冰 | 一半在风里飞扬

李冰冰

多年前的采访中,她期待一个“强大的、有钱的、能让自己依靠的男朋友”。

二十四五岁起,“一年365 天恨不得360 天都在工作,从一个剧组到另一个剧组”。40 岁之前的李冰冰,基本上没有时间谈恋爱。

漫长的岁月中,她也曾经向比自己年长的恋人索要“安全感”。

可成年男性往往将爱情作为饭后小甜品,很少有女孩能在那样的交往中获得真正的满足。与年长的男性交往,女孩往往需要踮起脚尖,配合对方更成熟简洁的相处方式,被迫长大,反而是对自身安全感的吞噬。

2015 年,她生了那场大病。在与身体的较量中败下阵来,感受到“无望”,也终于肯“示弱”。停下来,拒绝所有可能伤害到健康的工作,放松、修整。

“许大夫”就在这时出现了。

“一见他我就会笑”,在那段看遍中西医也查不出个所以然的人生低谷,“许大夫”的出现对李冰冰来说,就像黑暗世界中照进了一束光。

带着“李冰冰可能会是一个绝佳的姐弟恋方法论输出者”的假想,我们从最直接最世俗的困惑中抓取了一些问题抛给她:

“社会地位相差那么多,人生目标和处事方法都有很大不同,传统关系里,女性可以很自然地作为跟随的一方。姐弟恋中,男性的自尊心怎么办?”

“岁月对女性更加苛刻,同龄男女尚且往往是女方更容易显老,何况年龄差距那么大。今天你侬我侬,十年二十年后,你拿什么拴住他?”

“ 怕不怕对方是图你钱图你名想利用你?”……

很快发现,这些假设,对她来说完全是伪命题。

“我真得已经40 多岁了吗?为啥我老觉得自己才25 ?你们都觉得我比他大很多吗?我咋觉得他比我还成熟呢?”

她不是这段感情中的“姐姐”。

而这段引起轩然大波的感情,也简单至极:就是一对恋人在与彼此的相恋中,贡献了一个最纯粹的自己。

当外界带着成见分析、判断、猜测时,俩人像小孩似的躲在一边玩儿的起劲:“你看,人家都担心你会骗我,我要藏好我的钱。”

这是李冰冰第一次可以在感情中放下所有防备与不安,什么都能说、什么都能做。两个人大大方方,“你觉得我好看,我觉得你好看”,谁也不用应酬谁。没有取悦,不必伪装,天然地彼此喜欢,做自己就好。

“这段感情里最不公平的就是,这些年大家的关心和祝福,似乎都是给我一个人的,所有的质疑和诋毁都是他在扛。作为普通人,他原本可以平静生活,却因为与我的这段恋情,背负沉重。我又那么钝,根本没意识到他世界里的艰难,他也从没跟我说过这些。”

“‘姐弟恋’,就一定是女强男弱吗?人品的好坏、能力的强弱、感情中的高下,是由多大名气挣多少钱决定的吗?这样的价值观会不会太狭隘了呢?这样去评判一个人、一段关系,高级吗?我们只能活在同一种固定的价值体系里吗?”

看上去单纯直爽、对前途没什么规划,但人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清清楚楚,不会因为外界评判而左右自己——李冰冰是真正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

“如果爱,不需要任何捆绑;如果不爱,任何捆绑都无意义。即便有一天会分开也没什么,我们各自都成了更好的自己,也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收获了一个让彼此信任的朋友。”

但行好事,不问前程。40 岁之后的这场恋爱,被李冰冰谈的不食人间烟火。年龄危机?生育焦虑?防备怀疑?不存在的。在这段与以往任何一次都不相同的恋爱中,李冰冰洞彻了爱情中最质朴的哲学,“我爱你,与你无关。不是你需要,而是我需要。”

不是一束光照进了她的世界,而是她自己的那束光与远道而来的一束光汇合了。

李冰冰 | 一半在风里飞扬

李冰冰

人不能计较那么多

“她,二傻子!出去拍广告连讲价都不会,人家说多少是多少。”回忆起学生时期的李冰冰,任泉一脸嫌弃。

事实上,这股子“傻”劲儿,直到今天也没改。

李冰冰上一次出现在公众视线里,是去年的一档综艺节目《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舆论一片哗然“李冰冰这是干啥呀?别的同级演员都去当评委,她干嘛亲自下场,还让人家点评,这不自降身价吗!”

“二傻子”可没想这些。

这些年休养身体,太折腾的戏不敢接,大部分剧本又不喜欢。听说节目组请的都是最好的导演和编剧,三个月能尝试那么多角色,这戏痴蹦着跳着就来了。

“差点没把人家电视台给烦死。”

李冰冰不耍大牌,但她仔细。对她来说最基础的标准,别人已经得翘着脚去够了。对谁都客气,却对啥也不含糊。“跟她相处很舒服,但一起工作很辛苦”,团队成员知她甚深。

到了才发现,事情跟想象的不一样。场地有限,时间有限,团队磨合度不够。要想在节目组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部让她自己觉得可以拿出手的戏,几乎是不可能的。

凑合一下做个好打发的,往后退一步缩小责任,其实也能完成任务。但如果那样,就不是李冰冰了。

“拼命三娘”的劲头上来了,六个短剧,李冰冰不光演自己那一摊,还张罗着编、惦记着导,一通折腾下来,“累劈了”。

连着演绎六个完全不同的角色,很久没这么过瘾地演戏了。谢幕的时候,她老哭。弹幕上不理解:“李冰冰为啥每次都这么苦大仇深的”。

她怕呀,太紧张了,怕演不好。

“表演是我这辈子最看重、最珍惜的,拿了那么重要的一个东西出来,如果别人说演得不好,那我不得疯啊!”一到这件事上,她就忘了“看起来毫不费力”才是今天的潮流。

大半年过去了, 她还是不能释怀《冬之歌》那场戏。因为分饰两角,要在现场连换三次衣服,状态都打乱了,不入戏。她自己非常懊恼,觉得演砸了。但观众的反应是“没觉得好,也没觉得不好”,她感觉是“逃掉了”。

也从另一个角度明白:今天的观众在意的,和她自己在意的,不一定是一回事。

李冰冰 | 一半在风里飞扬

李冰冰

这也许是时代的一种变化。

李冰冰最能拼的那些年,还没有“流量”的概念,“营销”、“包装”都没那么过火,演员们真枪实刀地拼,演技好就有戏拍,有观众捧,有奖领。台上台下奔着差不多的规则往前冲,天道酬勤,人人都有奔头。

“今天的世界太多元了,电视机和OTV是两批观众,微博一个圈层,B站又是另一种……稍微一停歇可能就变了,谁也不敢说自己就是正确的。”

李冰冰如今也不再只是个演员。她签了更年轻的艺人,是他们背后的靠山,也要琢磨怎么让他们在这个时代“红”。

她跟90 后打成一片、去企业家云集的“湖畔大学”上课、每天通过网络了解各种意识形态、钻研爆款影视剧背后的逻辑,不断吸收新事物建立时代认知。

“接受时代未必是一件错事。我们这一代当年出来的时候也曾经让时代受到过冲击,每个时代都躲不过这一劫。要相信人对事物本质最终的认知一定是接近的,只是过程不同罢了,如果用‘我跟你有代沟’的心态去看下一代,那就太狭隘了。与其用挑剔的、坚守自我的方式拒绝变化,不如带着宽容、打开的心态去接受。”

“做一个有见识的人,比做一个包裹着自己守旧的人要优秀多了。”

47 岁的李冰冰,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热情,不逊少年时。

回到自身,她还是要拼。

“人不能计较那么多,前途规划不来,但可以拼出来。”

《巅峰对决》让她付出了远超过回报的心力,但挑大梁统筹了六个作品的经验,给了她充足的信心,“检验了二十多年来的综合技能,服化道、舞美灯光、导演剪辑、对作品艺术性与观赏性的把握…它给了我一个明确的反馈:今天的李冰冰,可以演戏,也可以导戏。”

《谜巢》期间对健康的损伤是巨大的,却让她与国际团队的合作更从容自信,因而有了《巨齿鲨》的全面叫好。

从已经发生的事情中获取最大价值,是她的心态,也是她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