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北 & 张思乐 | 父亲的英雄气概 藏在生活里

一个年过花甲,一个而立之年,张光北与张思乐是父女,也是同行,还是中戏校友。三十年来,张光北以自己为底片,传递给女儿最真挚温暖的人生哲学:热爱生活,追求艺术,善待世界。

张光北 & 张思乐 | 父亲的英雄气概 藏在生活里

张光北 & 张思乐

他是《三国演义》里气宇轩昂的吕布,也是《亮剑》里忠心义胆的楚云飞,表演艺术家张光北在荧幕上塑造了许多经典的硬汉形象。而出演了《巡回检查组》《觉醒年代》《啊摇篮》等影视剧的青年演员张思乐,也逐渐以勤奋的姿态被观众认识;同时作为中央戏剧学院偶剧系的一名教师,用融贯东西方的视角实践着对表演艺术的理解和热爱。

一个年过花甲,一个而立之年,张光北与张思乐是父女,也是同行,还是中戏校友。三十年来,张光北以自己为底片,传递给女儿最真挚温暖的人生哲学:热爱生活,追求艺术,善待世界。

张光北说:“人这一辈子什么都能割舍,唯有父母和儿女不能割舍。”在张光北心中,女儿张思乐永远占据着重要位置.女儿幼时,他努力多拍戏,赚钱养家,是经营者;女儿学生时代,他陪女儿一起分析思考,做出每一步决定,是指路人;女儿成为演员,他提出批评和鼓励,是师者;女儿执教,他随时提醒谨言慎行,是灯塔.他希望女儿在爱与温暖中成长,再把这种爱与温暖传递出去。

父爱如山,在张思乐看来,张光北硬朗的形象背后,是柔软的内心和无条件的付出,英雄气概以另一种姿态藏在生活里。“我非常惭愧,他强大到让我觉得自己为他做的事都很渺小。但今天的我越来越希望,未来能成为他的依靠。”

张光北 & 张思乐 | 父亲的英雄气概 藏在生活里

张光北 & 张思乐

有孩子了,男人更要有责任和担当

如果说人生是一出戏,那么对于张光北来说,1992 年的戏份格外多.女儿出生、父亲去世、拍《三国演义》,三件大事,填满了张光北的这一年。

1992 年,张光北陪着怀有身孕的妻子陈炜回到岳父岳母所在的城市南京备产。预产期是3月22日,和张光北的生日是同一天。3 月20 日,女儿提前降生。一天之隔,父亲是热情温暖的白羊座,女儿却迫不及待想成为温柔浪漫的双鱼。

小姑娘出生没多久,看到张光北的第一眼就咯咯笑了出来,于是得名“思乐”。那个瞬间,张光北觉得日子和从前不同了:“我有孩子了,作为男人更要有责任和担当了。”安顿好南京的琐事,张光北带着女儿的照片赶回北京,陪伴病重住院的父亲,次月,父亲辞世。

专业上精进拔尖,但为人父,张光北是头一次。他像一个刚接触新科目的学生,向各种过来人请教.给女儿的襁褓“打包”、学习绑腿、做饭煲汤、带孩子看病……张光北都亲力亲为,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当时张光北有个绰号叫“250”,因为《三国演义》剧组给他一集的片酬是250 元,11 集的戏份足足拍了9 个月。当时,张光北想给女儿买最好的奶粉,面对一罐100 多块钱的现实,他只能开源节流,一方面给自己降低餐饮标准,从拍戏饭补里省下钱存起来,另一方面又在南京接拍了新戏,辗转于北京、南京之间,为了经营家庭而奔波。

张思乐12 岁以前,都一直在南京的外公外婆家生活,父母在不同的剧组拍戏,一家三口聚少离多。张思乐回想起童年时光对爸爸妈妈的思念时说:“当时特别羡慕别的小朋友有爸爸妈妈接送,特别是能骑在爸爸脖子上。”

如今,同为演员的张思乐更理解了父爱:“他年轻时候去西藏拍《文成公主》,高原缺氧,紫外线又很强烈,回来的时候整个人面目全非,我们都不认识了。当时工资很低,除了事业追求,也是为了多赚钱贴补家用。现在我希望他能放慢脚步,保重身体。”

张光北 & 张思乐 | 父亲的英雄气概 藏在生活里

张光北 & 张思乐

父亲定制的“特别”培训

张思乐一直引以为豪的是,自己有一个认真生活的爸爸:“他同时也把生活经营得有声有色。

有自己的审美偏好,比如不喜欢穿短裤,只喜欢长裤,总是会注意穿什么皮鞋配什么袜子;饮食上很节制,我们全家也很少吃外卖,因为他做饭太好吃了。”

对于张光北来说,让家人和自己吃出幸福感是一个重要的生活课题:“有营养很重要,但前提是‘好吃’,吃着要快乐。”他自嘲是家里的“张师傅”,起居饮食给妻子女儿安排得明明白白。

张思乐出国前,接受了父亲的一项重要培训.学做饭。“比如西红柿炒鸡蛋这样的快手菜,再比如红烧肉,学会了它以后就可以红烧一切了。”

张思乐的学习成果,让张光北得意又暖心.在美国学习期间,一次偶然的聚餐让张思乐的厨艺受到美国同学的赞叹,甚至用面包把红烧鸡翅的汤汁蘸得一滴不剩。同学们提出,希望能一周吃一次张思乐做的饭,并且自主安排了分工,由不同的人负责买菜、洗菜、刷碗,张思乐只负责做。于是,每周家庭聚餐就实现了。

不久,张光北也享受到了人生中女儿为他做的第一顿饭:“我和陈炜去美国看她。一开门,满屋子香味,没想到她为了迎接我们去中国超市买了砂锅和土鸡,专门煲了鸡汤。多好啊,我特别感动。”如果说“认真生活”是张光北教给张思乐的生活之道,那么重情意则是他教女儿的另一种精神力量。谈起往事,张光北会不时提起许多恩师和贵人的姓名,感激从不止在心里,而是经常联络探望;父母已不在世,张光北对待岳父母就如同父母;对于表演领域的后辈,张光北从不吝惜提供帮助,用他的话说,要用自己的经验让年轻演员少走弯路,实现“生活保障和艺术追求”。

然而,英雄也有落泪时。张思乐上一次见到父亲流泪是在2021 年。张光北的两位挚友相继罹患癌症离世,张思乐回想起父亲流泪的场景,满是心疼:“他是个非常开朗的人,心里没有过不去的事儿。但这次,他拼尽全力想办法,也出钱了、陪伴了,还是没能留住最好的朋友。看着他哭,我突然觉得其实爸爸也很柔软,而且到了这个年龄,也可能对于生命有了新的理解。”

如今的张思乐也为人师表,总能想起父亲的提醒:“大学时光可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你作为老师要有耐心,要一视同仁,认真教书。最重要的是,要爱你的学生。”

张光北 & 张思乐 | 父亲的英雄气概 藏在生活里

张光北

家庭的精神支撑很重要

2014 年,张思乐从中戏表演系毕业。当时国内影视剧行业势头正劲,但她却在父亲的建议下,决定出国深造。

为了报考美国最好的电影艺术院校,张思乐必须拿到英语托福高分,她找到了一对一的指导老师,却支付不起课程费用,于是向父亲求助。没想到张光北一脸严肃:“帮你垫付可以,但不是给,是借。考上了可以不还,如果没考上,这些钱以后得还我。”张思乐意识到,这是父亲告诉自己要努力,更要独立。于是两人一本正经签署了“借款协议”。

带着一股韧劲,张思乐以优秀的英语和专业成绩同时收到了南加大电影艺术学院和纽约电影学院的橄榄枝,最后选择了更加注重实践的后者。她埋头苦学,用两年半时间啃下全部课程,并亲身实践了电影制作的多个环节,顺利拿到硕士学位。回国后张思乐首先通过了中英文专业试讲,然后参加了全国教师考试,以优良成绩成为了中央戏剧学院偶剧系的一名教师。

在张光北看来,当时鼓励女儿出国读研,是因为世界需要“不缺腿”的复合人才:“作为演员,要对艺术有敬畏之心,而不是走捷径。同样题材的影片和角色,怎么能让观众觉得好看、有文化底蕴,无论是作为编剧、导演,还是演员,都必须有对专业的积累和生活的理解。”

一边在母校中戏任教,一边演戏,张思乐的表演之路步上了正轨。然而她出演的《巡回检查组》《觉醒年代》等电视剧播出后,网上出现了有关“星二代”的负面言论,还有一些不符合事实的揣测和谣言。张思乐在弹幕攻击和自我怀疑中,情绪低落了好一阵子。

一个昏黄的傍晚,一家三口在房间里,张思乐按捺不住问爸妈:“你们觉得我是不是应该改行?如果觉得应该,就举手,什么都不用说。”看到一脸沉重的女儿,张光北用玩笑的口吻说:“如果改行的话,你还能做什么?你能转导演吗?我觉得很难。你已经岁数大了,学校还有学生等着你呢。”张思乐终于在父母面前坦承了自己的巨大压力,张光北继续鼓励她说:“没有人是完美的,不要被弹幕击垮,你要有自信,更要努力。我们觉得你可以成为一个好演员。”

亦师亦友亦父,从此张光北时常帮女儿看台词、提建议,用自己当初拍《芙蓉镇》时体验生活的经验启发她;还时常用调侃的方式鼓励女儿:“你并不属于长得特别漂亮、可以吃青春饭的演员,你只能当‘老戏骨’了,所以更应该坚定地走下去。”但张光北也坚信一件事:表演不能教,只能悟。张思乐继承了父亲的坚韧,随着新作品的实践,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演戏之道,之后在《啊摇篮》中的表演越发松弛自然,也拾回了初心和自信。她说:“如今的很多哭戏,是因为生活的历练带入了情绪,更真实,更感同身受。但如果不是我的家庭给我精神支撑,我可能不会坚持到今天。”

张光北 & 张思乐 | 父亲的英雄气概 藏在生活里

张思乐

Q&A:

你们身上最相像的特质是什么?

张光北:坚韧,善良,有情谊。

张思乐: 勇于拼搏,不服输。

在父女关系中,你给对方打多少分?哪里扣分了?觉得对方会给你打多少分?哪里扣分了?

张光北:我给她打90 分,希望她尽快找到美好的另一半。她会给我打90 分吧,一定是觉得“我爸有时候脾气不好”。

张思乐:我给爸爸打90 分,那10 分是希望他除了演戏和做饭能多出去玩玩,接触新鲜事物,有新的爱好。可能给我打85 到90 分吧,他经常说我在家不干活。

有没有什么话是心里很想跟对方说,却一直没有说出口的?

张光北:其实我们之间无话不说,但我一般说不出肉麻的话。我对她的爱,就是用行动告诉她,她在父亲的生命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张思乐:以前都是我依靠他,是时候让我成为他的依靠了

编辑:李津 / 摄影:张弘凯 / 撰文:郭蓉 / 妆发:陈凌、田可(MQSTUDIO)、余佳 / 造型:Condy.L / 编辑助理:李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