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
“主持有艺术吗?”
1996年,28岁的杨澜留学归国,出版了人生第一本书《凭海临风》。
在书中,年轻的她带着刨根问底的置疑,写下这句话。问题浅显易懂,答案却值得用一生来回答。
此后,杨澜逐渐展露自己的雄心壮志,制作并主持了《杨澜访谈录》《天下女人》《探寻人工智能》《匠心传奇》《新生万物》《杨澜读书》《杨澜对话》等系列节目,开始了一生对主持艺术、人生艺术直至时代艺术的上下求索,完整而清晰地活出了一代人对自我、梦想与时代精神的诗性追求。
现在,让杨澜亲口告诉你,她所找到的答案是什么。
杨澜
女性
不该只是美的代名词
海明威曾说过一句话:“勇气就是优雅地面对压力。”
对此,杨澜深有感触。
几天前,她还在北京为杂志进行拍摄,她专业、知性,一举一动散发出连时间也为她着迷的魅力。拍摄中,她托起由艺术家刘江创作的竹编坤包,向旁人介绍那细如毛发的竹丝是如何经传统手艺与现代审美共同编织,摇身一变成了这极简风的时髦包袋。对此她如数家珍,眼里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纯粹的喜欢与柔软。
2天后,她启程飞赴巴黎,以大女生的霸气现身巴黎,光芒四射。最近,由她与中国工艺美术馆副馆长苏丹共同担任策展人的展览“新生万物——中国非遗与当代设计展”在位于巴黎卢浮宫西翼的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盛大开展,一艘承载百余件中国非遗、当代设计与中国品牌的航船出海。
而杨澜,正是这艘艺术航船的领航人。
这几件事随便单拎出来,风光背后都有着满世界跑、昼夜颠倒,忙碌数周、数月乃至数年的艰苦奋斗,甚至有曾陷入山穷水尽的危机、又峰回路转的传奇,算一算,这样高强度又极富挑战性、开创性的职业生涯,她已经走了三十余年,而这一切在她脸上只留下优雅从容的笑意。
杨澜在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
杨澜在布展过程中
听从
时代与内心的声音
杨澜可真是个“能人”:能折腾的人。
从观众认识杨澜的第一天,她就是敢想敢做的代名词。1990年杨澜毕业进入央视,搭档姜昆主持《正大综艺》,随后连续两年登上春晚舞台主持,还斩获全国第一届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短短4年,家喻户晓。
事业如日中天,杨澜却突然递交辞呈打破“铁饭碗”:留学去了。说去就去。2年后,她学成执意归国,加盟凤凰卫视并制作主持了《杨澜访谈录》的前身《杨澜工作室》,就此开启“记录时代精神印迹”之路。
2005年,她制作主持《天下女人》谈话节目,其逐渐壮大为一个女性社区,致力于赋能女性终生学习和成长。
杨澜
近年来,她又主导推出《新生万物》等新形式的访谈节目,内容横跨最尖端的科技创新与最传统的非遗手工艺,《发光吧,大女生》《杨澜对话》等直播综艺也登陆短视频平台。打开她的短视频账号,节目有30多个,作品逾700条,堪称高产与高质的典范。
杨澜,用半个世纪定义了女性成长的意义,又在时间的打磨下越发璀璨和充满斗志。这斗志和年轻时候的“孤勇”还不一样,现在的她浑身上下洋溢着幸福感:“我能够从事自己选择的职业,幸运得不得了!我还想继续做下去。”她口中的选择,正是近年来她致力推动的非遗活化。
这几年,杨澜制作并主持了《新生万物》等一系列非遗节目,也重新认识了许多如竹编艺术一般璀璨新生的传统工艺,如北京花丝镶嵌制作、南通蓝印花布印染、徽州漆器珍宝、景德镇陶瓷、北派剪纸作品、中国榫卯工艺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她热爱着珍宝背后关于人性与时间的故事,对于艺术,她也有着自己的故事。
杨澜与“木”展区 《空山竹语》竹编
杨澜在展览现场
杨澜与“火”展区 陶瓷作品《尚文意象——兰亭序》
你可能想象不到,杨澜,这位成名于全国、布局于全球、未来还将在更多领域取得成就的传媒企业家,这位对人类文明上下求索的大女生,对艺术与美最初的向往竟来自于童年的香气。
幼时,杨澜跟随外公外婆生活在上海。
慈爱的外婆牵着杨澜的手穿过斑驳的弄堂,吴侬软语浸润着杨澜的成长,路边卖的白玉兰和茉莉花串散发阵阵幽香,亲手洗净的床单暴晒后的气味令杨澜心安。夏天尾声悄然而至,外婆从市场低价买回烂掉一半的桃子,切下好的部分制作桃酱,抹到馒头上沁润清香,咬下一大口一整天心情都明亮。
那时,杨澜有一双最爱的小皮鞋,“红色的,前面有小镂空点”,这双小皮鞋太好看,红得大方、惹眼,明亮了小女孩那颗纯粹的爱美的心。童年关于美的五感太鲜活了,杨澜念念不忘。
对于艺术,她有义不容辞的使命感,有对人性的好奇与关怀,有眼光、有魄力、有初心,有从零出发的勇气,也有躬身入局的毅力。她热泪盈眶又苦思冥想,目光徐徐落在了非遗传承与创新上。
在制作的综艺《匠心传奇》里,她用趣味拆解了国匠手艺传承千年、创意活化的奥秘;在《新生万物》里,她更是带着年轻设计师拜访非遗传承人,致力于将传统文化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在《当传承遇到创新·璀璨新生》中,她对话世家女性,探究家族传承与个人创新的话题……
探访中华文化尤其是非遗活化这片璀璨新生的文明土壤,这是时代精神的需求,也是杨澜灵魂深处的声音,她很自然地就把自己和非遗传承这个宏大的命题联系起来了。
也许,
进入一座幽深盛大的森林,
往往只因入口处
长了一朵美丽的小花。
杨澜
艺术的美
是人性的美
2024年,巴黎街头,奥运氛围鼓舞人心,文化氛围也日益浓厚。
时值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在巴黎奥运会即将开幕的大背景下,杨澜洞若观火地开始了新的布局,此前她已为这个展览筹备了2年,几经磨难终于成功举办。这个名为“新生万物——中国非遗与当代设计展”的展览,以新开路,载着文明瑰宝从华夏大地而来站上世界大舞台,新的精彩就此起笔。
“以金、木、水、火、土的哲学文化为线索,对应花丝镶嵌、木作、制茶、酿酒、陶瓷、纺织刺绣等手工艺,用中国人的宇宙观将事物不断转换和变化的过程展现出来。万物相生相克,各种新、旧,阴、阳……它们不停地碰撞、产生新的东西,在传承当中长出新的认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叫‘新生万物’。”
“金”展区 陈淑美作品 明万历金丝翼善冠(复制件)
“火”展区 何芹陶瓷作品《尚文意象——兰亭序》
“木”展区 吴腾飞《中国书房》
“火”展区 白明作品《生生不息》
“火”展区 朱乐耕作品《远古的记忆》
“新生万物”展览现场
杨澜既提纲挈领,也细致入微。她不仅为非遗活化指出一条新路,也对匠人们高山仰止。
她分享了一个关于艺术家何燕儿的藏品“万年被”的故事。“在苗寨里,每一块布都很珍贵,衣服哪怕残破,大家都舍不得轻易扔掉。留下一块布片,把布片攒着,缝制在一起,就成了家里的褥子或者被子,一家好几代人传着用,(磨损后)再往上补一些布片,世世代代的衣服都在里面,这就是‘万年被’。
一条织物见证着生老病死,生命的印记就这样打在了织物上。
我当时听了之后,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讲到兴起,杨澜的双手小幅地快速摆动,仿佛过电一般触动。“何燕儿老师把‘万年被’的一部分陈列出来,做成装置艺术,又把很多小布条编织成了地毯和挂毯,让大家都能通过使用去体会它的美。(她的用心)就像一个螺旋的宇宙一样,将彼此的人生都编织进去了,有美感又非常实用。”“这种从泥土里生长起来的、带有人体温度和情感的东西,特别具有感染力。”杨澜补充道,眼里写满了相信,她始终相信着人性。
“万年被”不见得真正要用一万年,可其中承载的人类情感却超越了时间。
“新生万物”展览现场
在展览中,诸如此类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物件还有很多:艺术家姚建萍的苏绣版《蒙娜丽莎》,与相邻的卢浮宫中的原版作品遥相呼应;艺术家邵帆的作品“明式睫毛”,抽离明式审美赋予到自然事物中,以优雅诗意的方式表达在一根睫毛上,惊奇又美丽;漆器大师甘而可用两三年时间精工细制成的国宝漆器,光可鉴人;青年艺术家韩昶制作的金银器艺术装置,时髦又高级......杨澜不仅把它们带到法国去,还借由互动、视频动画、人工智能算法等进行展示、模拟,参观者不仅可以亲手拼接榫卯,还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试戴各种珠宝、感受陶瓷烧制变化的过程,十分有趣。
杨澜在布展现场
杨澜与艺术家邵帆的作品“明式睫毛”
杨澜与艺术家姚建萍的苏绣版《蒙娜丽莎》
用人工智能致敬手作智慧,杨澜把它定为这场展览的定音鼓:“我们借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展现,使用清华大学丘成桐教授的一套算法,把中国刺绣的各种针法都模拟出来了。当绣娘上下翻飞的几十种针法变成了机器的算法,你能亲眼看到这些针法怎样交织出美丽的作品,很有意思。过去,釉彩在窑炉里烧制的过程很难看见,现在用AIGC将窑炉里烧瓷的变化进行外化、可视化,将非遗与当代数字艺术结合产生新的表现力,做出来极具震撼力。”
介绍人工智能制作的刺绣图案
“新生万物”展览现场
“水”展区 《兰亭修禊图》视频
谈起非遗活化,杨澜总是自信优雅又豪情满怀。
这几年,尽管市场快速演变、风口层出不穷,但因着运筹帷幄,杨澜由高端访谈、女性成长、公益慈善、科技AI等而起的全媒体生态链早已成型。显然,她的理想不止于此。
非遗、品牌与文化出海并不是一次随意的尝试,它彰显着杨澜主导的媒体生态战略再次升级——她早已为“媒体帝国”做好了准备。“媒体生态的展现形式已经变了,但内容的核心没有变。你必须主动适应大环境的改变,不能只是被动地迎合。”杨澜的话看似温和,却野心十足,“你必须往前再看一步。”
杨澜,又出发了。
不久的将来,由她主导的首届“横琴-澳门国际数字艺术博览会”也将举办。“这是世界博览会上第一个把AI行业公司和几十家博物馆、画廊、艺术机构集中在一起策展的展览。”她向来是一个愿意把“第一”讲明的人,不无骄傲。在这个追求个性的时代,非遗活化与数字艺术的结合新奇又直观,或许很快就会被年轻人们“玩出花来”。
“每一个人
对真善美都有本能的追求,
这就是艺术的个性。”
——杨澜
杨澜目光如炬。
为此,她在北京朝外大街开设MADverse数字艺术空间,融合人工智能等数智科技,体现“空间即媒体,观众即内容”理念,整合Music音乐、Art艺术、Design设计、Dining餐饮四大业态,打造AIGC时代面向Z世代的数字艺术社交平台。
杨澜
艺术,不必只是一种观望。或许,艺术活化的魅力,不在打造高大上的阳春白雪后将其藏之高阁,而是回归烟火气中,回归使用者本身。
这种初心,
一如三十年前
她拿起话筒注视着眼前人,
慢聊彼此
热烈又鲜活的一生那般真诚。
很有趣的是,三十多年过去了,众人眼里的杨澜却从没有什么过时感。一开始人们为她主持时的侃侃而谈吸引,为她在申奥时气宇轩昂的演讲所激励,为她自信大方的女性气质所折服,但最后都要被她闯荡山川湖海、还敢随时再来的勇气和斗志所感染。杨澜的美,可太有力了。
这几十年来,雄心壮志和似水柔情支撑着她一路高歌猛进又细水长流。究其过往,到底是女性的柔情赋予她关照人心的细腻,是主持的生涯滋养她博古通今的才情,是企业家的雄心驱使她逐鹿争雄地奋斗,还是中国人的胸襟支持她登上中华文化传承的山头振臂高歌?
无论如何,
她的美丽,雄心柔情,
她的脚步,仍在前行。
杨澜
Q&A:
你鲜明的个性是怎么形成的?
杨澜:慢慢熬出来的,哈哈哈!
工作中会不自觉地给旁人压力吗?
杨澜:我没有这种感觉,我会完全投入我的工作。我特别认同那些匠人和设计师。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匠人,我用工匠精神来做我的节目。
为什么选择非遗领域进行探索?
杨澜:非遗实际上是跟人的使用有关的。比如今天我愿意穿个汉服,愿意用一个陶瓷的杯子,我不愿意家里都是描金的欧式家具,我愿意有新中式的家具,我喜欢有一个小茶桌能够让我的心放松下来,带着一点禅意。哪怕是在一个小小的“螺蛳壳”里边,我也可以有我自己的精神天地。这是中国人的一种审美和生活方式的体现。我对非遗感兴趣,因为它跟每个人的生活有关。
非遗技艺可以传承,人文关怀如何传递?
杨澜:每一代人都有对美的向往,人性就是如此。我们还真是不可救药的爱美!某种程度上正如王阳明所说,人是有“良知”的,每个人对于善恶美丑是有本能的判断的,追求美、创造美是人不可抑制的人性本身,人文关怀从来都不缺。
除了非遗,你还对哪些艺术领域感兴趣?
杨澜:我现在就对数字艺术感兴趣。
数字艺术对非遗的影响大概可以分为哪几个层面?
杨澜:第一个是记录,很多工艺的过程能用数字化保留下来。第二个是可以做教学和传承,有了数字化的教材,就可以让更多人来学习。第三个就是可以将非遗与当代的数字艺术结合,产生新的表现力。
为什么现在进行文化出海?
杨澜:进行文化出海,是因为中国品牌现在要参与全球竞争,就一定要向文化要品牌价值。中国的生产链、供应链是最完整的,但品牌价值却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所以我们只能卖原材料、人工费,价钱永远是很低的。
接下来两三年有什么布局?
杨澜:因为我是媒体人,所以还是通过搭建平台的方式。做媒体的人,一方面是做内容本身,另一方面是做出平台,让大家都能来贡献好的内容。通过我们的原创,把过去素不相识的人撮合到一起,他们之间又产生新的活化和创造,我觉得这是件很有乐趣的事情。
就像你想要一滴水,先要自己有一片海?
杨澜:不敢想象有一片海,但起码有个小池塘就可以!
出品:芭莎文化艺术部(Green Bazaar Lab) / 总编辑:沙小荔 / 出品人:董云燕 | 监制:徐宁 / 编辑:毛阿达 / 摄影:任欣羽 / 妆发:窦凯、梅梅、k.kyle / 杨澜采访、撰文:陈彧清 / 造型:邢惠 | 造型助理:玉颖 / 编辑助理:小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