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赵梁,要走钢索的人

作为中国首个在罗马获得国际舞蹈比赛现代舞最高奖项的中国舞蹈艺术家,赵梁的作品兼具了东方的神秘性与现代舞的抽象性,他在不断探索舞蹈边界的同时也多次出现在戏剧舞台上,以特别的剧场和舞蹈诠释对戏剧形式的多元表达。

舞者赵梁,要走钢索的人

赵梁

两年前的夏天,舞者赵梁的作品《过路人……在发生》在阿那亚戏剧节上演。这是一个特别的剧场,没有特定的舞台,没有表演者和观众的身份,没有表演的规则和束缚,甚至没有常见的“现代舞”。一切都是自在、自然、自由的。“活着的状态像舞蹈一样,如尘埃般舞动在这个世界上。这就是舞蹈。”赵梁这样说。

第一幕

场景:城边

人物:赵梁

舞者赵梁,要走钢索的人

赵梁

车子正在从北京中心向外驶去,海棠与桃花从车窗掠过,城边,春天的气息变得来势汹汹。车开进一个安静的院子里,看到有竹子的地方,就是赵梁的家。他披散着长发,穿宽大的黑袍迎接了一团客人,点了一根香,又独自盘坐进一张椅子里。这是个擅长闹中取静的人。

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赵梁住在眼前这座房子里。这里有排练室、茶室、客房,有时舞蹈演员们会来这里排练,排完了就睡在二楼整层的榻榻米上。朋友们有时也会来这里找他小聚,只是不容易有人常待。大家常问他,一个人住在这么大的空间里,不害怕吗?他却乐得享受这份安静。

舞者赵梁,要走钢索的人

赵梁

在拥有这个空间之前,他还在北京怀柔的山里弄了一个农家院,他有住村子的习惯。和村子一样,晚上8点,这里便会陷入彻底的安静。找人讲话的冲动?完全没有。“我是一个特别享受孤独的人,享受独自相处。如果方圆十里都没有人,我可能会更舒服。”他感官敏感,住在楼里或酒店的时候,他总能感觉到整栋楼的声音、人之间的互动、房间冲马桶的声音、电梯门一开一合的动静,虽然离得很远,但他总觉得对自己有影响。城市在闹着,自己就无法静下来。在家里,他不看电视。去住酒店,进房间第一时间就会把电视的插头拔掉,否则电视亮的红点会让他失眠。远离城市,赵梁有忙不完的事儿。在我们来之前,他打扫房间就用了两天。他喜欢自己做清洁,“对我来说,清洁房子的过程也是清洁自己的过程。”

附近没有外卖,他吃得也简单。这两年,他保持着“168”进食法,在每天的8小时里尽情用餐,在之后的16小时里断食,可以喝水,但不再吃东西。他讲,昨天晚上8点他用过晚餐,今天中午12点开始进食,接下来的八小时里,吃几顿饭都可以。摆脱了一日三餐的规则,他也不再因为没吃早餐而感到有压力,身体也达到了很好的状态。

舞者赵梁,要走钢索的人

赵梁

住在这里,自己便成为自己的伙伴。没有了太多的杂事与琐事缠身,赵梁有了更多的时间和自己沟通、清理自己。他觉得,一个人或许永远无法百分之百去理解另一个生命体,但可以尝试了解与认识百分之百的自己。“你需要时间和空间,保持清醒地跟自己对话。外在的环境变化太快了,如果你自己不够强,你就会被吞噬掉。”

跟自己对话,赵梁觉得是终身课题——“它让人不会迷失,让人能够走在罗马大道上。”他说道。

第二幕

场景:石河子和远方

人物:少年赵梁

舞者赵梁,要走钢索的人

赵梁

从地图上看石河子,在一片绿色之中包围着的,是被南北向的道路划分得整整齐齐的社区。这是一个由军人选址、设计并建造的城市。当年,有志青年们从五湖四海赶来援疆,将地窝子开垦出来,变成城市,赵梁的爸爸妈妈就是其中的一分子。在母亲的叙述里,他听过国家建设,听过生命热忱,也听过地窝子的困苦。等到他成长的时候,石河子就成了新疆较为先进的城市,那里的生活和其他内地城市别无二致。

在石河子的赵梁是个好动又好静的男孩。他活泼,喜欢跟着大家捉迷藏、扇纸片、捅马蜂窝。同时,他也喜欢自己待着,写东西、画画、唱歌、跳舞,用很长很长的时间和自己玩儿。家里有三个孩子,哥哥姐姐和赵梁,他是最让爸妈省心的小孩儿。和新疆其他爱跳舞的少数民族所在地不同,这个被五湖四海的汉人组建起来的新兴城市并没有浓烈的舞蹈氛围。赵梁跳舞完全是自发性开始的。听到音乐,他就即兴跳起舞来,一跳就是一小时、两小时。慢慢地,大人们也开始看他跳舞,好像大家都开始知道,有那么一个小孩跳舞跳得很好。“舞蹈对我来说好像不是学来的。为什么我能在这条路走这么长时间,坚持这么长时间,我觉得就是因为有一部分是天然的,没有天然的这部分,我可能坚持不到今天。”后来有一位兰州军区的舞蹈老师退休来到石河子,知道他在收学生教跳舞,赵梁第一时间跟妈妈说自己要学跳舞,带着妈妈去找老师。学了一段时间,在老师的推荐下,赵梁开始准备考北京民族大学附中。13岁,他来到北京,在学校继续学习了六年舞蹈。

舞者赵梁,要走钢索的人

赵梁

毕业后,赵梁得到了一个机会,保送上大学、留校当老师、提供北京户口。这是一条安稳的路径,可以预见得到很久之后的生活。谈完了,赵梁却要跑了。“我想就不高考了,我就去跳舞。艺术跟文凭没关系,那个时候我就会有这样的意识。我应该在舞台上,不应该去当老师。那种生活可能是一眼望穿的,我知道自己10年后的状态。我不想拿青春去换这些。”他决定去考广东现代舞团,那个严格、专业、国际化的地方相当于是中国现代舞的黄埔军校。那一年,舞团在北京只招了赵梁一个人。进入广东现代舞团之后,赵梁觉得“如鱼得水”。他每天接受的信息、呈现的舞蹈、想做的表达,都是非常自由的。在那里,人可以变得有个性,有自己的舞蹈方式。小时候学习的东西像是种子,在他身体里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他可以在一个更广阔的天地里舞之、蹈之。

前两年,将近40岁的时候,赵梁又回了一次家乡。他想,自己走了那么多地方,唯独没在新疆好好地旅行过。两个月的时间里,地理、环境、气候、家乡的丰富以不同层次呈现在眼前的时候,他感受到了自己曾经所生长的地方,它的包容,它的兼容。

第三幕

场景:台上台下

人物:戏中人赵梁

舞者赵梁,要走钢索的人

赵梁

两年前的夏天,阿那亚的艺术中心圆形剧场里,一切是安静的。赵梁裹着一件体量巨大的黑袍,戴着面具坐在台阶上,长发散在背后。手碟和竖笛的旋律响起来,周围有香味。这是一个特别的剧场,在这个开放的、环形的场地里,没有特定的舞台,没有表演者和观众的身份,没有表演的规则和束缚,甚至没有常见的“现代舞”。下一秒是未知的。

在一个环节里,观众被舞者们邀请上台,以最自在、自然、自由的状态在“台上”,一起进行即兴创作。参与其中的观众说,那一刻“像是一个圆,把你过去的经历和舞台上的发生连接在一起,把你带到了另一个世界”。在赵梁的剧场演出《过路人……在发生》里,舞蹈是这样的存在——它是艺术的母语,是人类没有拿起相机拍照、拿起笔来画画前,就与之共处着的身体形态。“活着的状态像舞蹈一样,如尘埃般舞动在这个世界上。这就是舞蹈。”赵梁说道,“生命本身从生到死,这经过就是一场舞蹈,一场仪式,是一场跟天地人之间的关系。”

舞者赵梁,要走钢索的人

赵梁

赵梁的名字叫作“梁”,梁就是一个通道,“每一次演出就是给观众一个连接通道。我想把舞蹈做成桥梁,所有的人通过你的作品,跟自我、跟外界建立一个连接。这个是我觉得我一直在做的事情。”赵梁的桥还联结着许多舞者。和他合作的舞蹈演员们,许多都一起共事了十几年。他的团队里,年龄跨度从中国第一代现代舞者延伸到年轻的00后,“所以从我的作品中能看到中国这一代现代舞者的厚度,这是没有任何一个舞团和作品能够做到的”。有些舞者已经退出这个行业,有了爸妈的身份、有了新的职业,但赵梁一个电话,这些散落四处的人总能以舞者的身份再次聚在一起。赵梁说,因为包容和允许发生,才有这样的丰富性,他愿意成为那个给大家出口的人。

不在台上的时候,赵梁常在幕后。舞蹈是个整体艺术。服装、灯光、环境、装置,每一环都在线,才能做出好的剧场舞蹈作品。因为当下,在做艺术管理的专业人士和志同道合的人太少,赵梁只能身兼数职,台前幕后所有的事情,他都要做,“它其实就是更大的舞台,你虽然在幕后,但也是在台上。”运营不是他擅长的领域,他不大会用电脑,有时候一上网,各种弹窗和页面让他抓狂,但为了好的作品,他只能坚持去做。中国现代舞到现在,30年的发展让这个行业仍然处在一个年轻的状态,赵梁觉得自己这一代的舞者,就像是铺路石,这是一种大时代里的宿命。“我们演出的剧院,常常都是刚开张的,大家都不成熟,怎么办?你做还是不做?还是得做。要从更大的环境去看今天你做的事情,不能因为一时之苦而让自己退缩或者改变。不能因为有流量,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我们不能因为流量去改变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要很自信,要守得住,要顶得住,要有看穿事物本质的力量。我不需要改变,我的心和我的状态都没有任何问题。境由心转,你需要不停地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心更坚强,更柔韧,更包容,更有力量。”

舞者赵梁,要走钢索的人

赵梁

他自然遇到过一些机会,可以让他走在别的道路上,只是最终,他都没有妥协。“到最后那一刻的时候,我会发现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人自在,而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换取了什么。可能我不开窍,反正我始终没有选择去走那个道路。” 对他而言,所有人走的路太过无趣,倒不如选择一种有险可冒的生活。在那条道路上,他愿意尽全力,鞠躬尽瘁,飞蛾扑火,将自己燃到极致,那未尝不是另一种圆满。

18岁的时候,赵梁画了一幅画。那幅画现在还放在他床头。画里是一个走钢索的人,下面是万丈深渊,画中人在走向彼岸。头顶是月亮,还未到满月。他总觉得有一种隐喻在里面,好像在18岁时,他已经选择了自己今天的状态。到现在,他依旧是一个走钢索的人。“有东西早就已经在你的身体里面,像基因一样。只是你后期通过自我发现、自我呈现,把它做了出来而已。”

监制:秋楠 / 创意总监:JumboTsui / 时装总监:Evan Feng / 编辑:方一也 / 摄影:许永聪 / 撰文:爱丽丝 / 造型:8LACKB大黑 / 策划:宋玚 / 化妆&发型:毛毛-Huang / 服装助理:Kico、 Novi / 摄影助理:杨浩、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