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经天:应运而生

五月初夏,阳明山的茵绿在艳阳映照下亮晃晃地闪动,一阵风拂过脸上漾着灿笑的少年,镜头里,向着阳光恣意洒水的阮经天,仿佛他的一切皆如此烂漫无忧,毫无阴影。

阮经天:应运而生

阮经天

拍完照,他一如既往换上一身轻装,与我靠在透明玻璃窗边展开对话,午后的斜阳洒落我们之间,晒干了那短暂的沉默,“下次回到阳明山,我应该会想起今天后背被晒得暖暖的感觉。” 他摸了摸后颈开口说道。 和拍摄时的古灵精怪不同,他的语调恢复以往带点冷峻的紧张感,顿时我才了有实感—眼前是出道20年,兼具实力与人气的演员。

阮经天:应运而生

阮经天

陈桂林的一切,已恍如隔世

《周处除三害》这部叫好又叫座的类型片,无疑将阮经天的事业再推高峰。 当我不免俗再提起这部片有多成功,让多少观众赞叹于他的演技,说得满腔热血之际,面对眼前目不转睛盯着我的阮经天,听完只淡淡说了一句:“你知道吗? 这对我来说有点像上辈子的事了。”对演员来说,时序的确和一般人不一样。 观众两天前才看完电影,但距离《周处除三害》拍摄实际已过去整整两年,他当然记得陈桂林手握着枪、满腔难以按捺的愤恨,也记得女主角小美在狱中替他剃胡子时破碎的柔情,但种种牵动内心的高低起伏,对一位专注现实的专业演员来说,俨然已是过去式。

“当然,你听到《周处除三害》表现多好,你还是会开心,替整个团队高兴。 但我的生活已经脱离那段兴奋期了,与其说感受什么高人气、受不受大众喜欢,我真正感到开心的是,起码未来人们能以‘更公平’的方式去看待你的作品、你的表演。” 过去,他已被种种新闻、流言缠身得太久太久,究竟得花多大的力气,才能让人们单纯以一位演员的身份正视他? “以前很多事情,你自己以为已经过去很久,但对有的观众就像昨天才发生的事一样,人们从媒体来解读你,跟你自己过的真实生活是两回事。” 他说道。

“我日常生活周围的人,不会因为《周处》受不受欢迎而对你的态度有任何改变。 随着年龄增长,从20几岁到现在40几岁,你会因为作品被肯定而获得勇气,甚至是底气。 但现在你清楚的是,这是这部电影的事。下一部有了新角色后,一切就重新开始,人们对你的评价将归零重来。”当演员的20年,阮经天既尝过年纪轻轻走红的滋味,甚至凭演技风风火火拿下大奖,却也经历被流言蜚语中伤而乏人问津的日子,现在,与其把自己的价值寄托在外界的评价,他说:“真正让我兴奋的是,你在表演的当下,有没有尽全力做到你心中理想的表现? 在《周处》,起码我现在回想起来,对自己当时的表现是喜欢的、尽力了,这样就够了。”

阮经天:应运而生

阮经天

重回无人知晓的十年黑暗 

初识陈桂林一角时,阮经天连剧本都还没摸熟,黄精甫导演便开门见山告诉他:“我希望你先不要让自己活得太舒服。”他的意思是,希望阮经天回溯过去那段黑暗而癫狂的人生阶段,将无以宣泄的愤恨转嫁在陈桂林身上。 这段他口中“不太好的日子”,大概是28岁凭借《艋舺》拿下大奖后的十年,在极度自傲与自卑之间反复拉锯。 那些年,即使接连和侯孝贤、徐克等知名导演合作,戏约一部接一部,跨度之大的角色也一个接下一个,他越是拼尽全力飞高,越是渴望突破,可现实就越讽刺,世界像毫不领情地一次次折断他尚未痊愈的羽翼。

重回那段无人知晓的黑暗,他难道不怕吗?“有些事,在人的记忆中是永恒,始终不会消失的。 无论事情过了多久,只要你回想,只要你记得,它便是永恒。” 他顿了顿继续说:“你问我回想过去那段日子会怕吗? 其实不会。 我是记忆力很好的人,很多细节我记得比谁都清楚。 当演员就是如此,你必须不断回想人生某些特定的时刻,唤起某些特定的情感。”

“在事情发生的当下,其实我是害怕的。 但为了拍戏再回到过去,我不害怕,因为我已经知道即使发生了这些事,我是承受得住的,我没问题。” 过去受过的伤也许会随时间淡去,但并不会痊愈,回忆里那阵隐隐作痛的苦楚,如困兽之斗般的无助,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话锋一转,他继续说:“但这也是当演员最有意思的地方,你要用一段已知的情绪去重新体验、重新探索,跟着角色重新走向未知。” “也因为做了这份工作,你会发现一些对别人毫无意义的日常和情感,对你而言,一切都变得有意义。” 受伤最深的地方,将成为你最大的天赋,这是我在阮经天身上最珍贵的发现。

阮经天:应运而生

阮经天

人,光是活着,就已经够努力了 

跟阮经天谈话的过程,发现他是我见过“最专注当下”的人。 不确定是否因为已经历人生太多的跌宕起伏,又或许更大的原因是因为家人,现在的他活得很现实—他自己这么形容,这也反映在他近年接戏的角色上。 

演戏,早已不是青少年的梦想,光靠满腔热血与梦幻泡沫所堆砌,现在,对他来说是一份志业,一份极其客观衡量“做不做得好”的量表。他告诉我:“每当看着周围这些对演员充满热情、汲汲营营的人,我以前常感到困惑,总觉得自己格格不如,好像他们才是最有理由待在这个行业的人,那我是为了什么在这里?”直到他看了北野武的书。 这位日本电影鬼才有个名理论,他讨厌现代人从未评估自己的才能,却成天满口“梦想、梦想”,这社会也总向迷茫的人们贩售、鼓吹着廉价的梦想,“强迫根本没有才能的人必须做点什么,简直是诱导犯罪。”北野武曾这么说。 

而阮经天无疑是找到自己才能的人。 “坦白说,拍戏有时是很不舒服的过程,我没那么受虐,喜欢演戏到这种程度,但我为什么继续做? 我想是因为我做得好,我可以把它做好,其中的成就感带给我喜悦,让我有做下去的动力。” 他说:“另一点,就是演员的确能让我和家人过好生活。 很现实。”

阮经天:应运而生

阮经天

我好奇他是不是不喜欢把努力挂在嘴边?毕竟发挥才能是一回事,但没有努力是不可能占据一线演员20年的。 阮经天为了入戏,在《周处》开拍两个月前就开始穿上陈桂林的戏服,将自己打扮得落魄邋遢,蓄鬍、游荡街边,试探那濒临脱序的社会边缘,背离了镁光灯下的安逸; 更不用说武打戏全是亲自上阵、拳拳到肉; 跑戏也如着魔般彻夜狂奔到虚脱……为演戏付出至此,他只浅浅笑了笑说:“人生好像从来就不是靠努力就能成的。” 对阮经天而言,努力不过是他最不足挂齿、最基本的底线。 

“我认为人光是活着,就很努力了。”他共情能力特别强,有的人的努力是拼了命去试镜、上表演课; 有的人是每天为了生计打滚; 有人则是在医院为活下去而努力。 每个人都在为不同的事努力着,即使没有结果也必须这么做。所以,在片场倾注百分之百的自己,只是他的本分。 他不为任何人,只为了自己,“我要是演戏没尽全力,我自己会不舒服。”

阮经天:应运而生

阮经天

无法磨灭的过去,在背后推着他成长

“会对我讲最难听的话的,永远是我自己。”阮经天这些年听过多少贬低,背负多少莫须有的责难和妖魔化的误解,但往往事情真正发生时,骂他骂最凶的,就是他自己。因疫情延宕的三年,他从过去不敢休息的汲汲营营中暂停,陪着爷爷奶奶走完最后一程,重整心情后,再次为电影活跃于幕前。 屏幕上,极具张力与层次分明的演技让过去不看好他的人心服口服; 屏幕之下,所有人都发觉他的不一样—不只个性,从谈吐的内容、面对媒体的泰然,他蜕变成思想通透大器且言之有物的完人。

“人很难自发性地成长,绝大多数的人一定是因为遭遇某些事,改变了你。” 他再进一步解释:“过去十几年来的每件事都在推着我成长,工作的那几年,爷爷奶奶的离开,甚至我一个人在家独处的时光。”一切在他的脑海历历在目,甚至有些时刻,他还没有原谅自己。 

我问他,背负着种种争议十多年,他曾想过洗涤过去,重生成完全不同的自己吗?他正色道:“你就是你。 不可能。”说到过去,他比任何人都抱有悔恨,更不用说遗憾,“但回到过去,简直就是做白日梦。 经历那些事情,我只能说我现在试着往更正确的方向走,但我从来不会否认过去的自己。” 逃避骗得了全世界,却骗不了自己。“直到现在,我不自觉还是会有痛恨自己、厌恶自己的情绪出现。但我已经理解,这些好与不好,都是必然。” 这些年阮经天最大的改变,是学会在低潮袭来时,稳稳接住向下坠的自己。

阮经天:应运而生

阮经天

家人,一切爱意的源头 

曾有人以“天真有邪”形容阮经天,他像从一团混沌泥淖中挣扎重生,即使浑身沾满烂泥,却仍旧毫不保留地爱着世界,从未遗失最初那股炙热与纯真。 在我眼前,这个40岁却仿佛有着用不尽的调皮劲,笑起来眼底满溢少年感的男人,肯定在原生家庭,或者亲密的人身上得到相当富足的爱—我想是他的家人。看着他手臂内侧的刺青,那是为纪念爷爷和奶奶而留的。 

“对我来说,全世界没有比家人更重要的事。”他的语气坚毅却温柔,“我们家无论爷爷、奶奶,还是我妈、我弟,一直以来和我的相处就像朋友。但随着年纪增长,角色也开始有所转变,我爷爷奶奶最后那几年,从以前我是他们的孙子,到后来他们像我的孙子、孙女。 跟电影《班杰明的奇幻之旅》一样,人越活越回到刚出生的状态,谁都无法躲避这样的轮回。” 

“虽然家人不见得能完全理解你,但起码你知道—无论你的哪一面,他们都有一定的程度能接受。”在外一整天扮演另一个角色,在镁光灯前又必须覆上一定的保护色,可至少,阮经天在家人面前得以毫无保留卸下最后一道防备,沉溺于无条件的被爱。“尤其是我妈,她陪着我经历了很长一段只有我一个人的时间,那时候我一个人被遗留在全世界的角落,是她静静地陪着我…… 不用说任何一句话,我知道她在。”这既是家的意义,是他生存下去的意义。 

演艺人员,像舍身走在随时都可能被吞噬的黑洞边缘,至少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人才能支撑下去。 一双能温暖他的双手,一对能读懂他的眼睛, 即使身处的周遭再惨不忍睹,人就是紧抓着这些细微的温存而不至于下坠。 阮经天也是一样。在曾待他不温柔的世界,值得庆幸的是他也拥有属于他的人—是家人,是懂他的导演,也可能是所有正看着这篇文章,爱着他的每一个你。

策划、形象:杨威 / 摄影:周墨 / 统筹:张雪斌 / 制片:Yuli Chen / 造型:Kate Chen / 化妆:Karen chang / 发型:Rick Lin(ZOOM Hairstyling) / 美术:梁硕麟 / 美术助理:郭本婷、邱国宇 / 作者:林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