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漠
人物档案:
李漠
导演
1988年6月2日
双子座
代表作《我在他乡挺好的》
李漠
让李漠最难忘的那个创作瞬间,发生在三集短剧《女孩们在那年夏天》的开机当天。从驻地前往开机仪式的路上,他哭了。
那部短剧拍摄于两三年前,那时候李漠尚且不知道会有一部令自己突出重围的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在未来等着他。自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也已经五六年了,他没有如大多数同学那般在电影创作中摸爬滚打,而是一头扎进了电视剧创作,说没有困顿、没有怀疑、没有纠结,是不可能的。但他无暇思考那些复杂的权衡抉择,唯一想做和能做的,就是埋头干活。
《女孩们在那年夏天》筹备了两个多月,拍摄周期计划20 天有余,拍摄地在青岛.李漠的家乡。出发去开机现场的路上,他坐在车里,想到故事里五个女孩的初遇和后来迥然不同的命运,想到从剧本创作到选角到围读到堪景的整个过程,又想到一会儿开机仪式上该说些什么……想着想着,眼泪默默地爬满了脸颊。
“我其实不是个很脆弱或者说过分感性的人,平时不太容易哭,但那一瞬间会突然破防……因为我在做一件一直以来我真正想做的事情。在那一刻,我意识到,我可以专注地搞创作了……除此之外,更让我感动的是,那是一部小成本的剧集,但我还是找到了那么多人愿意跟我一起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后来的开机仪式上,李漠感谢了很多。
“感谢青岛这座迷人的城市,感谢青岛的阳光和云影、感谢青岛的每一块礁石和海浪,感谢在最美好的八月能和我站在一起投入创作的演职人员。”
隔着好几年的光景回头看过去,他不知道那个早晨的眼泪和那段发言算是人生里的“高光”抑或“微光”,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后来经历的起起伏伏里,每有麻木迟疑时,这缕光,总能从那个不远处的清晨照过来。
李漠
Q&A:
所以,“导演是什么”这个问题现在你找到答案了吗?
李漠:我一直觉得,中文里“导演”这个词描述我们的工作内容并不准确,日文里的“监督”更贴切。“导演”工作需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匹配的位置上,并且维持着大家保持统一方向别跑偏了,始终拢在一个“圆”里。我现在的体会是,导演应该像水,可以把大家都融在里头,不是一个需要你那么有棱角的事情。
一个成熟的导演必备的素质,你觉得都有哪些?
李漠:首先你要有一技之长,比如我是从剪辑和音乐入门的,之后我再在表演、美术、摄影这些层面逐步去学习、精进。其次要保持自身的敏感度和感受力,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创作现场的每一个细微状况,包括演员、场景氛围和找到剧本里最有感染力的地方。专业之外的能力就是情商要高,导演在创作之外更多的工作是平衡,平衡创作诉求和制片压力,这是非常大的考验。
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里,你等待和发力、蓄力和发力的比例大约是怎样的?
李漠:我好像从来没有明确地感受到这两种“对比”,有工作我就踏实工作,休整期我就好好生活,这两件事在本质上我认为是一件事。如果没有生活,不去过柴米油盐,体会生活里那些细碎的快乐和烦恼……即便让我讲故事的机会来了,我也肯定讲不好。生活不是想象出来的,创作更不是,这一切都基于真实的生活体验。
摄影:余祥 / 策划:葛海晨 / 采访 & 撰文:吕彦妮 / 统筹:李豪佳、王行易 / 形象:蒲安 / 化妆:霍文 / 发型:森森 / 服装统筹:文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