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善:一个电影人的溯源与拓荒

这个夏天,关于乌尔善和神话史诗电影《封神三部曲》的讨论居高不下,声量最高的内容,就包括电影工业化。过去十年,华语神话史诗电影类型的拓荒在他的统筹下初步奠定,一连串庞大且精确的数据是电影工业化的具象佐证,《封神三部曲》堪称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与现代电影工业的融合。

乌尔善:一个电影人的溯源与拓荒

乌尔善

这个夏天,关于乌尔善和神话史诗电影《封神三部曲》的讨论居高不下,声量最高的内容,就包括电影工业化。过去十年,华语神话史诗电影类型的拓荒在他的统筹下初步奠定,一连串庞大且精确的数据是电影工业化的具象佐证,《封神三部曲》堪称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与现代电影工业的融合。

作为肩负文化使命的当代电影人,乌尔善没有停下脚步。他认为还是要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电影制作的文化土壤和现代物候缺一不可。只有在多元包容的人文环境里,才能让一个带有集体记忆的古老神话重新焕发生机,让中国经典的想象力与文化宝藏从容面向世界。

乌尔善:一个电影人的溯源与拓荒

乌尔善

传统文化在当代

截止到8 月22 日,《封神第一部》票房突破23 亿。一周前,乌尔善刚在呼和浩特结束第一轮“拉练式”路演。尽管在行程饱和的宣传期连轴转,但在我们见到他时,他仍看不出多少倦怠,依旧是惯有的稳定平和,说话不疾不徐。前段时间,乌尔善因为情绪稳定这一特质受到网友热议,在各种场合和视频剪辑的素材里,他被截取的状态都十分平静,语气也是几乎没有起伏的平和。对此,乌尔善做过回应:所有问题都有办法解决,没什么事值得大呼小叫。尽管《封神三部曲》的制作规模前所未有,但他对漫长周期内出现的问题都有足够耐心,对团队的协同运作和状态调整也有人文层面的包容。和他在近阶段接受采访中反复提及的“人间”“人本位”达成思想一致。

在精致繁杂的技巧背后专注人的观察与思索,的确是乌尔善身上的隐形叙事。乌尔善并不属于高产的导演,2007 年进入主流类型的电影创作后,他执导了《刀见笑》《画皮Ⅱ》《鬼吹灯之寻龙诀》这三部作品,然后就是2023 年,迎来《封神第一部》的上映。这些天马行空的电影作品逐渐展现出他独特的美学风格,但此外,每个故事中对人性的挖掘和探讨,也是乌尔善作品的标志特色。

乌尔善:一个电影人的溯源与拓荒

乌尔善

“其实最重要的落脚点还是在人性本身,”以《封神第一部》为例,乌尔善和编剧团队综合大量史料的文本对比后,将视野定调在人本位,“因为我们讲述任何故事,创造任何超现实的世界,最终还是在表现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故事,最终还是要回到我们的现实经验,以及精神世界的表达。”

这也是乌尔善在重构电影世界观时的坚持,幻想类的作品风格是他表达的方式,但讲故事的重点没有改变过。“如果要拍一部当代中国的电影,还是要根据当下实际的情感体验和价值选择,去做一个重新拆解和构建,这也是符合当下价值观的电影创作。比如封神故事原本的世界观太过于宿命论,需要进行调整,让古典神话更接近我们现代人内心情感的节奏。所以大家会发现,这个经过重新梳理的故事,核心还是在讲人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乌尔善:一个电影人的溯源与拓荒

乌尔善

对人本身的专注和凝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索,都是乌尔善作品中温情的一面。这和他成长在包容温和的家庭有莫大关联,也和北京开放浓郁的文化熏陶息息相关,他在美术、艺术、哲学人文方面的素养,都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点滴积累。而从小接触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在乌尔善掌握相应的表达技巧后,对他的电影风格产生巨大影响。

《封神第一部》中精致华美、严谨考究的服化道就是扎根传统文化的一大亮点。乌尔善带着制作团队前往全国各地采风的事在各类报道中也都有提及,但这次,他向我们呈现了传统文化在另一个视角的思考,关于一个创作者的使命。

“我本身是很喜欢传统文化的,美术、历史这些都很喜欢。客观上来说,我们拥有的文化资源是真正的力量所在,在现代的生活方式中,衣食住行都有各种外来品牌,但本土的文化资源和创作思想仍然是我们创作者的有力支撑。我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成就,也尊重当代生活的个人体验,情感需求,把这些内容组合成一个对我们当代生活和情感有帮助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达到交流和共享,我觉得这是创作者的一个使命或者责任。”

乌尔善:一个电影人的溯源与拓荒

乌尔善

电影工业在未来

“电影工业化”这个概念早在上世纪80 年代就已经在国内出现,主要强调中国电影的观念转型和机制改革。随着年初《流浪地球2》的上映,“电影工业化”迎来新一波的关注与讨论,导演郭帆来到台前讲述拍摄制作,之前还有他探班《封神三部曲》剧组片场,感叹工业化流程规范的报道。《封神第一部》上映后,乌尔善、郭帆两位导演也一起做客访谈节目,交流国内电影工业化的进程。《封神三部曲》在电影类型拓荒的同时也促使中国电影工业向世界发达的进程前进。

关于电影工业化这个尚未全面普及的概念,作为国内拓荒者的乌尔善,确实沉淀了一部分经验。在我们和他的交流中,他也认真分享了自己的理解,“电影本身就是工业的一部分,它从诞生开始就伴随着工业发展,这两者是一体的。电影工业的升级是希望中国电影能追赶当前发达国家的电影产业、创作模式、技术标准和文化影响力,我觉得我们谈的是这个问题。”

从《刀见笑》到《封神第一部》,乌尔善花了十几年时间摸索现代电影工业的脉搏,让国内宝贵丰富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焕发出新时代的生命力。诚然,《封神三部曲》在国内神话史诗的类型上是一种拓荒,加上整体的制作管理规模和电影制作技术的创新,这些尝试都是对中国电影工业的一个提升和进步,但乌尔善始终在表达一点,比起炫目的特效技术,文化内核才是第一位的。

乌尔善:一个电影人的溯源与拓荒

乌尔善

“中国神话的想象力太宝贵了,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这部分魅力,用电影的方式去重塑,并且被当代观众感知与认可,我觉得这是很有趣、很有意义的事情。”乌尔善还提到,“我们自己希望更多人能了解中国的文化,这个愿望很美好,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对文化做出追溯整理和再次表达。只有自己理解了其中的价值,对外介绍时才能更好地把握其中可以共鸣共情的部分。再结合我们当前共享的电影技术,向世界展现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我希望这些在我的作品中有一个高度融合呈现,让全世界的观众感受到中国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在当前的电影发展进程中,乌尔善以更开放多元的心态看待故事的内核,他坚信人的那部分足够动人,既能剖析隐秘也能凸显复杂,而且,“像封神故事里的两组父子关系,我没有提前预设观众解读来自东方还是西方背景,来自历史还是基于当下,因为家庭亲情是永恒的,在任何时代任何文化背景里都是共通的一种人际关系。当我们基于自身的情感体验和直觉,创作一段真实动人的亲子关系,其实能超越文化差异,超越时空距离,去让看到这个故事的观众产生共鸣。”

工业化进程的规范和成熟确实势在必行,但基于当代电影人的传承和开拓,对文化的尊重与关注,必然不能局限于视觉感官的部分。“我们在电影中保留神魔斗法的形态,是因为电影需要创造一个超现实的体验,这种魅力还是不可替代的,”乌尔善指出,“但这不是核心要素,而是让电影变得更好看的色彩元素,我们是用先进技术去再次表达珍贵的文化财富。”

乌尔善:一个电影人的溯源与拓荒

乌尔善

今年5 月,乌尔善和团队一起去东南亚考察采风,为后续的新项目做准备。我们谈到亚洲文化和力量在一个电影人心中的地位。面对博大悠久的文化历史,乌尔善有发自内心的谦卑和敬畏,“亚洲是一片文化丰富、包容多元的土地,我不敢妄言我了解亚洲,因为去的地方越多,越会发觉自己的无知。就像中国的文化,完全不限于瓷器熊猫这种,越了解中国,越不能将中国文化简单概括成几个符号或文化形态,它是丰富博大的,是巨大的文化宝藏。”

作为肩负文化使命的当代电影人,乌尔善将文化溯源放在首位,“我认为首先还是向内心寻找,向我们自己文化的源头,去寻找那些富有价值和魅力的内容,以此作为起点。”

站在亚洲的视野看待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溯源之后就是开放的交流,“亚洲文化有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以及当代活力。我们需要保持和全世界艺术家的合作与交流,才能明确哪些价值是宝贵的,哪些艺术的创作是对全人类都有帮助的。”

拥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积淀,乌尔善以更深沉广博的目光注视人类文明,也相信文明可以让全世界的人类更贴近,“既保护好自己的文化财富,又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寻找共同方向,提升生活品质,这才是更加美好的未来。”

时装总监:眼球人 / 摄影:EDWIN ZHANG / 特邀策划:施一一 / 编辑:萌新 / 造型:扒赖客 / 艺人统筹:朱朱 / 妆发:毛毛- HUANG / 撰稿:顾襄 / 服装助理:EV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