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宇
这是一个安静的夏日。明黄色的小楼里,风扇无声地转动,柠檬树悄悄结出了果实,散发着柑橘属独特的芬芳。像童话里那样湛蓝的天上,大团的白云无所事事地游荡。
阳光最炽的午后,陈飞宇在这处有点超现实的场地里拍摄,呼应“黄金时代”的主题。片场到处可见金色的果实、花枝和星星。金色,是属于青春、冒险和荣耀的颜色,就好像希腊神话中少年英雄伊阿宋历经艰难险阻取得的金羊毛。
现在的陈飞宇,出道已经7年,却也刚满24岁。对于一名青年演员来说,正是热血正燃,而又开始有所沉淀的黄金时代。岁月与经历带来奇妙的化学反应,正赋予他更为丰富的质感与层次。寻找金羊毛的伟大旅程,尚在进行中。
陈飞宇
当一个人说他特别爱跑步
采访是从8月中旬正举行的奥运会开始的。尽管在苏州拍戏,陈飞宇还是会在收工后找时间看两场比赛,比如一直都很喜欢的乒乓球。小时候他会时不时和家人一起去场馆里杀几盘,而小球撞击在球台上发出的清脆响声,片刻之间就能把人隔空投送回童年的暑假。
运动,几乎是陈飞宇的人生关键词之一。从青春期那次效果卓绝的减肥开始,到现在已经成为日常的习惯。理想状况是,隔天进健身房,有机会就去打篮球,每天不运动一下就像是“没有充满电”。而这个夏天在苏州拍的电视剧《吃饭跑步和恋爱》,更是把跑步上升到了和吃饭、恋爱同等的人生课题。
陈飞宇
同样是运动爱好者,陈飞宇完全能理解跑步爱好者的痴迷。“甘扬是个能跑步就不走路的人。对他来说,跑步是一件很自由的事情。在很多电影里面都有人物奔跑的场景,用来表达某一种释放的情感。如果说有个人特别爱跑步,你大概就能了解这个人物是什么样的性格。”
甘扬就是这样一个“特别爱运动,特别阳光开朗的大学生”。他会参加马拉松或者Cross Fit的比赛,也会“收藏一些跑鞋残次品,在车库改装成的实验室里面把这些球鞋给拆开,研究里面的零件和构造”。
陈飞宇说这是一部没那么依赖“氛围感”的偶像剧—也就用运镜和背景音乐来营造浪漫的气氛,推动剧情和情感的发展。相反,剧中的每一场戏都是按照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情去开展,“比如甘扬带着丁之童去跑步,自然而然的情感就慢慢加深了。”
陈飞宇
当谈论起演戏这件事,有人喜欢讨论情感,有人喜欢推演逻辑,陈飞宇却把谈论的焦点回归到组织动作:剧本中寥寥几个字,现场准备的几件道具,就是给演员全部的动作提示。这是一个持续精细化的过程:如何具体表达工作的状态,边跑步边说话时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如同一道道没有标准答案的考题,在表演中等待每个演员在执行层面上真实细节的填充。
面对这些问题,每个演员都在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作答。那些涉及运动和训练的戏份可以信手拈来,而甘扬在实验室里研究球鞋的剧照,则让人回想起陈飞宇筹备个人品牌的经历。“先是学了服装设计,做出样衣以后除了自己试穿,也要在模特身上试身,反复调整细节。”这些经历都被倾注在几年后遇见的角色身上,让陈飞宇得以想象出一名年轻的创业者,到底应该生活和工作在怎样的环境之中。
陈飞宇
故事的说服力
如果要陈飞宇自己选,他会在收工后出去骑单车。绕金鸡湖一圈十五六公里,一路晚风扑面。波光粼粼的人工湖面映照夕阳残影,抬起头就能看见湖对岸的东方之门和苏州之眼,近处是在湖边席地而坐乘风凉的人们,偶遇长满青苔的流水小桥时要下车缓行。
这些是难得平静而闲暇的时刻。从历经冬去春来的《献鱼》,到贯穿整个夏天的《吃饭跑步和恋爱》,再到即将在初秋进组的《慕胥辞》,陈飞宇几乎在剧组之间无缝衔接。他说这是因为不想错过扎实的剧本,被跟以前完全不一样的角色吸引,也是因为故事具有说服力。
出道7年,他对于演戏这件事还是充满了最初的热情。这是一种不断尝试,把有限的时间充分留给不同角色的过程。正好遇见了这个剧本真有意思,那个角色也特别新鲜,好的机会就像沙砾里闪烁的金块,让人不忍心放弃。“在这个方面我是比较信机缘的。每个人都会了解市面上有什么样的戏,但有时候你跟那些戏就是没有缘分。所以如果有机会去接触那些自己能够认同或者觉得有意思的戏,还是要尽量去争取。”
陈飞宇
让陈飞宇认同的剧本是什么样的?“你不会剧本看到一半突然有所质疑,说为什么出现了一场这样的戏。首先是从人物动机到剧情逻辑都立得住,人物立住之后,再去看他身上有什么特殊之处。”他所说的这些特殊之处,比如《饭跑爱》中甘扬跟陈飞宇本人完全相反的E人特质,《慕胥辞》中小将军段胥的神秘气息,以及《献鱼》里“气质很特别”的师祖司马焦。
市面上已经有太多五光十色的神君的形象,以及关于他们从不食人间烟火到为爱动心忍性的传奇故事。让陈飞宇觉得有意思的是司马焦有别于传统“美强惨”的人物设定:他的血肉供奉维持着这个世界运转的灵火,他因此拥有了强大的力量和尊贵的身份,也正因此一直被误解和被利用。
“最早看《献鱼》剧本的时候,我一看,我这不是一反派吗?”剧情推进,十恶不赦的形象背后“被欺负得厉害”的真相慢慢浮现,角色也随之展现出独特的人物弧光。
陈飞宇
时常回忆的年轻人
年初在新昌大佛寺拍《献鱼》,仙侠剧少不了吊威亚。师祖司马焦脚踩大蛇的头威风凛凛地出场,而片场的陈飞宇则要“脚踩一块板,从特别高的地方慢慢落下来”。从大全景、全景到特写,十几二十米的高度来回飞四五遍,从最初的胆怯与畏惧,到顺利拍完之后战胜自己的成就感,情绪如潮汐般席卷又退去的整个过程都藏在心里,不为人知。直到半年多以后再度回想与回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
对于自己或许显得软弱的一面,陈飞宇有一种近乎勇气的坦然。就像他也从不掩饰自己作为INFJ型人格对细节的关注。作为演员,敏锐的觉知和细腻的情感是一种天赋。随后,这一切感受被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以充满个人风格的方式在角色中演绎出来,并为人所知。
就像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时运,跌宕起伏,每部戏也有各自的命运。但是陈飞宇对于自己塑造过的每个角色都带着最真挚的情感。有人会选择把角色留在作品里,而陈飞宇塑造过的每一个角色仿佛时刻陪伴在他身边。听他说自己经常会回忆,还是让人感到有些意外。对他来说,回忆不完全是怀念,“也是一种能够帮助自己进步的方式”。
陈飞宇
前一段时间,陈飞宇拿到《慕胥辞》剧本,少年将军的角色让他又想起了拍《将夜》时候的场景。“那时候我才17岁,表演没有什么太多技巧,更多是感性,用自己的判断去完成的。”更多的时候,在拍摄同一场戏时,回忆就已经开始。
“演完了全景,在换机位的时候,或者在近景演同一段戏的时候,就会意识到刚才做得还不够好,是不是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变化。因为真正做了你才能有体验,把演第一遍的体验提炼出来,放到第二遍第三遍。所以我会说,每一场戏都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在这无休止的体验里,不断发掘新的东西。这也许并不轻松,但却是必需。
说起自己拍戏已经7年,陈飞宇自己都带着一丝不可思议。从《将夜》里一路逆袭的边城小卒宁缺,到《点燃我,温暖你》里面心事重重的少年天才李峋;从《淘金》里从西南深山中走出的淘金客陈宝金,到《志愿军》三部曲里的战士孙醒……提到孙醒,《志愿军》第二部也即将与大家见面。在大众注视的目光中,一部戏一部戏地拍下来。追逐过,执着过,在反思中成长,有得到有错失。时有跌宕,更多的是成长。
金鸡湖畔晚风吹拂的夏天过去,金色的秋天又要来临了。对于黄金时代最好的描述,可能是那种在四季轮转、花开花败中,已经沉淀出酸甜滋味和独特质感的果实,只等待下一季的第一阵秋风,就在枝头结出金色的收获。
创意&策划:杨威 / 摄影:何开拓一 / 造型统筹:KONG / 化妆&发型:大涌 / 美术:FEIFEI LI / 制片:曹燃 / 造型助理:董晓、刘姝含 / 撰文:X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