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文化之美 创造250亿流量

从生动诙谐的《唐宫夜宴》、美轮美奂的《洛神水赋》,到刚柔并济的《龙门金刚》、灵动隽秀的《墨舞中秋贴》,今年这些出圈的火爆节目,全都来自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晚会。一个颇为冷门的地方卫视,为什么能在全媒体时代杀出重围,获得250亿的超高流量?传统文化、古典美学靠什么俘获了大批年轻网友们的集体关注?芭莎团队赶在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播出前几天,远赴郑州探班录制基地,听主创们一一讲述不为人知、精彩纷呈的幕后故事,和他们对以上问题的有趣思考。

 程万里 + 徐娜

潮涌起时 破浪者出

 

程万里:河南广电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演艺事业部总监、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执行策划

徐娜:河南广电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品牌推广部总监、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执行策划

用传统文化之美 创造250亿流量

程万里 & 徐娜

没有充足费用,没有娱乐话题,捉襟见肘的拍摄时间,初次尝试的制作手法,匆匆忙忙的宣发……然而,如同暴雨冲刷后的明丽天空,一台意想不到的春晚,为河南卫视亮出了一道彩虹。

孟子道: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另一个事实是,这距离河南卫视全面进行内部体制改革的时间,还不到一年。

河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成立后,徐娜担任品牌推广部总监。这个出生于80 后的资深电视人刚柔并济,走路带风,能在严肃的议题探讨中随时抖几个令人捧腹的包袱;而她的搭档——演艺事业部总监程万里则淡定内敛,不容易揣测他的内在情绪,只有时刻不离手的香烟向外透露着他肩扛的巨大压力,虽然这也不是秘密。

做一场我们自己想做的晚会

作为河南卫视的“策划双雄”,同事玩笑中的“CP”,徐娜和程万里已经认识了20 年,但有时还会因为节目的事情,在大半夜对着电话吵架。

“没办法,吵架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俩吵不开;因为我大学毕业时就认识他了,吵完还得天天见。我俩现在都得在这儿通宵守着,必要的时候我睡俩小时起来,换他的岗;他睡俩小时再换我的岗。”徐娜办公室沙发上的枕头,正是她忙碌工作的见证。

“2020 年10 月,河南卫视彻底进行体制改革,成立了全媒体文化策划中心,文艺部、纪录片部等几大部门和3、40 个导演重新整合为独立工作室,纳入公司化体系内运营“,程万里弹了弹手中的烟灰:“我以前在台里从事舞台灯光设计,后来参加竞聘去了台里的文化公司,摸着石头过河,开始接触企业经营。”

传统体制的廉颇已经跟不上新媒体时代的征战速度,单纯依靠台里不断输血的时代一去不返了。然而策划中心成立才2 个月,台里就下达了制作春晚的硬任务。彼时,一些老员工还没适应制度改革带来的巨大冲击,部分中青年员工刚刚从外面被收编回来,这种情况下节目怎么做?

“大家都出方案,参与竞聘,谁行谁当总导演。我们原有的演艺单元里有一个叫陈雷的导演,是我们从别的频道内部转化过来的,是个80 后;他有一套思路跟想法,跟我们原来制作传统晚会的理念略有不同,所以他的方案后来就胜出了。他改变了传统晚会的节目堆砌法,想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演绎中华传统文化,给了我们一些新思路。”

起初的计划就是把这场晚会做给河南老百姓看。“因为赶上疫情,阴霾未散,能让咱河南老百姓乐乐呵呵地把年过了就算达成节目组的心愿了”,徐娜对此记忆犹新:“但是我们台体制改革后不给拨款了,公司都得自己出钱做节目,那就必然会考虑到自身经济条件。整体预算不能超过1000 万,我们也想请流量明星,但是这点制作费用,根本请不起几个明星。”

程万里也上B 站、抖音、快手,一个遇上了新问题的老革命开始从头学习。他心里定了个谱:“反正以往河南春晚始终拉不来赞助,把钱砸出去就砸出去了,不辜负观众就成功了。还是扎根于黄河文化、华夏文化,做一场我们自己想做的晚会!第一也没有领导来,第二也没有现场观众,所以从这方面讲,其实我们就是在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

过去,体制内的导演往往会受到较多的约束;程万里和徐娜则不约束导演,给他们尽量大的创作空间。

想法的雏形有了,策划有了,整个晚会定调成功。程万里和徐娜充分信任这个年轻导演,虽然他没有做春晚的经验。“他上来就很大胆,有突破,这也是体制改革带来的创新。”说起陈雷,程万里和徐娜都表示非常认可。

如今,陈雷已经被程万里委以重任,做更大的项目去了。

用传统文化之美 创造250亿流量

徐娜

怎样做宣发?观众教你

春晚准备直播的时候,台领导的要求是移动优先,互联互通,这是河南卫视第一次小屏幕直播,也是全媒体中心要打的市场。徐娜的工作重点就是做宣发,拿着方案去跟顶流直播平台谈合作。

“人家一看你才这点咖位,而且当晚有三台晚会要同时直播,根本不会给你太多的流量资源,我们当时也只能试试看。”

但是徐娜更为漂亮的手笔,是把台内的互联网矩阵先集合了起来,平台媒体化,媒体平台化,做强了聚合功能。虽然是媒体,徐娜把河南卫视包括微博在内的所有互联网平台的号,全部用做宣发,首先实现了河南省内的出圈。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徐娜带着团队连夜注册了河南春晚的B 站账号。河南卫视有自己的B 站官方账号,但是河南春晚却一直没有。注册了B 站账号之后,徐娜和团队连夜对节目进行各种拆条和上传,尽管当时这群大屏幕电视人都不太会操作这些小屏幕的细节工作。

“真的,当时是热心网友们在手把手教我们,怎么在B 站做一些运维方面的事情。我们在做节目时就已经有了拆条思维,把每个节目单独拆出来,再到不同的媒介去进行宣发,因为媒介不同,对于内容要求也不同。感谢网友,不只是感谢他们对我们的认可,其实是他们帮助了我们”,徐娜一再强调着:“即使我们的节目因为种种原因存在不足之处,网友对我们也非常宽容。”

直播当晚就爆了。第二天起床,大量文章和二次创作的短视频让程万里和徐娜吃了一惊。一夜之间,河南卫视春晚开始发酵并登上热搜。

“那是惊喜和意外,就是没想到,其实就没想那么远。”程万里笑道。

用传统文化之美 创造250亿流量

程万里 & 徐娜

策划的“三力”

河南卫视春晚出圈之后,所有的主创人员都把《唐宫夜宴》掰开了、揉碎了进行学习。《唐宫夜宴》作为一支舞蹈本身并不出挑,但是程万里和路红莉导演决定从底蕴深厚的河南文化入手,学习各大博物馆或展厅已经开始使用的AI 数字技术,采用实景拍摄结合后期AI 场景的新手段进行视觉包装,让这些唐代仕女来个“河南游”。用“唐宫小姐姐”作为一条主叙事线,同时打造“唐小妹”IP,采用类似“网剧”的形式,她们的舞蹈和其他综艺节目类似“网综”,这就是河南卫视开创的网剧+ 网综的新模式。

“其实我们每次在开始创作的时候都是蒙的,不知道头绪在哪儿”,徐娜说:“每一个‘中国节日’系列团队里的人都在严肃思考,要突破原来的固有想法和思路,要自我颠覆,要让突破自己成为一种习惯。”

“七夕奇妙游”拍摄期间,时逢河南暴雨水灾,台里很多地方的积水深达腰部,部分大型设备也被淹坏了。当时停播一期节目也顺理成章,但是程万里和徐娜没有因此放弃,带领团队转战单位附近的宾馆连夜制定拍摄方案,最后还是录制完成了七夕奇妙游。尽管节目存在着不足,但是这份满满的诚意,打动了所有观众。

历史上曾有13 个朝代在河南建都。河南的河洛村,拥有5000 年历史的双槐树遗址已经呈现出了高度的文明,开始有了城市规划,与古罗马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因为有洛水跟黄河水的交汇之处,产生了一块肥沃的土地,特别适合人生活,而两水交界处至今仍有一个漩涡,这就是太极八卦的雏形,也是养生文化的发源地。

“当时大家在创作的时候就说,诶!我们应该用太极元素,因为去年刚好是太极拳申请世界非物质化遗产成功”,徐娜说:“那么应该好好表现太极嘛!不过万一你表现得不好,成了一个大西瓜,一刀切两半!后来我们发现,宇航员在太空中的运动体态,不就是刚柔并济的‘太极’吗?我们把航空元素跟太极嫁接在一起,《天地之中》就出来了。”

程万里认为策划需要“三力”——鉴赏力、创新力和执行力。审美能力决定了节目的趣味;创新能力决定了节目的生命;执行力需要把天马行空的创意落地,聚焦到每一个细节,执行力关乎团队的配合。当然,这是理论层面上的三力。

“每个人都很有鉴赏力和创新力,也很有想法,吵得一塌糊涂,为一件服装、一个造型……每次都是方案推翻了从头再来,之后再推翻,谁也说服不了谁,所以这就是为啥我们每次时间都特别紧张的一个原因,基本上每次都是:再不录就录不成了,大家必须统一思想落到执行层面上了。”

用传统文化之美 创造250亿流量

程万里

中国人的节日最浪漫

“有了春节,有了正月十五,接下来我们能不能围绕中国人的节日展开一系列节目?其实中国人的节日是最浪漫的,也是最智慧的,因为中国节日其实是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天干地支的变幻、四季的更迭而来的,还有很多中国人的梦想在里面。”

在这个问题上,程万里和徐娜意见高度一致。

2016 年11 月30 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得到了国际认同和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同时,数千年的农耕文化也造就了气象万千的中国节日。

“一个又一个气象,其实老祖宗给我们总结了一套生存方法论,而围绕这套方法论,你在这个节气要做一些事情,比如祭祀、礼仪、祈愿、相爱、相思……比如吃什么,看什么,重阳插茱萸,秋天要赏菊,中国人节日多浪漫!”

例如,追根溯源,七夕节其实是乞巧节,是女孩用学女红的方式来练就一双巧手的日子,更是中国人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美好愿望。端午节来自楚文化,而楚文化的起源正是黄河文化。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以月之圆预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

截至“中秋奇妙游”播出之前,‘中国节日’系列的网络总流量已高达250亿。“太吓人了!”徐娜笑着说。因此,河南卫视决定坚持把“中国节日”做下去,植根于华夏文明,用全新的制作手法将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中国人甚至西方人,重新审视并爱上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摇篮,资源是我们的法宝。”程万里淡淡地说。

在全媒体时代,如何用电视文艺节目助力中华文化复兴,并向全世界输出中华文化,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自己总结三个方面”,程万里说:“首先是美学,追求东方美学的视听极致,用不需要语言解释的视听感受先惊艳世界观众。二是讲故事,用故事演绎小人物、小切口,体现正能量和大情怀。三是传递,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东方美的同时融通传统文化的内在神韵与新时代的社会生活价值理念,契合新时代观众审美需求和内心。”

历经全体主创的数个不眠之夜,9 月19 日,“中秋奇妙游”在各大平台正式播出后,再次获得网友称赞:“这是文化自信的天花板。”

喜欢“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观众不分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更不分地域或受教育程度,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看见了节目中说不完道不尽的“美”。或许真的大美,在于普世的价值,它存在于华夏民族瑰丽且宏大的叙事中,也能关照入人心的细节;像水的柔软,青铜的坚硬,水墨丹青的自如骏逸和诗词歌赋的美妙意向;像深邃的宇宙托付漫天星斗与中华民族的对话,在数千年之后,被一群开拓创新的电视人更新成了最时髦的篇章。

路红莉

舞台剧前辈的破茧重生

路红莉:河南卫视2021 年“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元宵奇妙夜”、“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总导演

用传统文化之美 创造250亿流量

路红莉

2021 年河南卫视春晚是网络直播晚会中杀出的一匹黑马。其中舞蹈《唐宫夜宴》以其独特的节目样态、瑰丽的想象空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秒之间带领观众重回大唐。谁都没想到,2021 年全网最火热的春晚节目居然是河南春晚的舞蹈《唐宫夜宴》。

当晚,“河南春晚舞蹈唐宫夜宴”话题在微博就有近亿次阅读量。这是大大出乎导演路红莉意料的事情, 然后,由她制作的元宵晚会随之发生了奇妙变化。

出身于影视世家的路红莉,深深热爱舞台表演形式。当年考上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之后,有时她会去看排练,换个视角,她自己跑到二楼没有人的地方俯视舞台。

“舞台上人来人往,那里就像一个黑暗中的透明盒子,里面演绎着人生百态,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引人遐思并思考。我就趴在那里,二楼很安静。”

一个不再存在的舞台

按工龄算,路红莉是河南卫视当仁不让的前辈。在电视节目占据着大部分老百姓休息时间的年代,她担任导演的《梨园春》、《武林风》等电视栏目,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浓烈的地域色彩,成为河南百姓家喻户晓的传统文化节目。科班出身的路红莉以扎实的舞台理论基础和戏剧导演功底,为河南卫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瞬间。路红莉热爱她的事业,即使是哺乳期,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岗位。“那时候都是我母亲把孩子送过来,我一边喂奶一边工作。”

她见证了电视文艺的辉煌时期。然而现在,除了看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路红莉自家的电视也不常打开了。

在河南卫视刚完成体制改革时,路红莉并不适应。8 号演播厅空闲很久了,传统舞台的观众席空空荡荡,新媒体时代的小屏幕已经快、准、狠地占据了大众碎片化的一切时间,传统电视文艺节目不得不接受残酷的挑战。为河南卫视屡屡建功的路红莉需要与台里的年轻人并肩竞争,这放在任何人那里,都有可能不太舒服。然而路红莉导演的“元宵奇妙夜”仍然为河南卫视打赢了全媒体改革之后的一场至关重要的硬仗,正是传统舞台艺术的方法论助了她一臂之力。

“《唐宫夜宴》的前身是一个舞蹈作品,它的特点就是有舞台戏剧性!舞蹈演员虽然动作不算优美,也不能说话,但是整个舞蹈有故事性,这个舞蹈更像是一个卓别林时代的默剧。”

路红莉快速转变着自己的思维方式。舞台没有了,主持人也没有了,但是实景和任何想象空间都可以是舞台,激发观众想象这个“武林神功”,她很拿手。

用传统文化之美 创造250亿流量

路红莉

基于传统表现手段的实验性尝试

如何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挖掘素材,“活化”河洛文化,是路红莉面临的又一次挑战。

首先,《唐宫夜宴》借鉴了河南博物院的宝贝“唐俑”的造型,将雍容华贵的唐代仕女去符号化,把舞蹈演员的外在形象塑造得圆不溜秋,精灵可爱,所有演员像小仓鼠一样往腮帮子里“囤”了不少棉花。“元宵奇妙夜”将舞蹈内容做了大胆延伸,将唐俑拉回到博物院。在团队的协同下,再从重量级的镇馆之宝——武则天除罪金简开始,让一个个“小唐俑”走出博物馆,开始用肢体语言讲故事,让她们像一群平生头一次踏进大型Shopping M al l 的小女孩,大开眼界;联合后期数字技术、V R 增强现实技术与实景融合,让她们途经洛阳应天门、登封观星台、开封清明上河图,同时加入一些文物元素,用她们的足迹和舞蹈串起了千年的文化历史故事。同时也打造出了唐小妹这个IP。

“其实我们这个是叫剑走偏锋。《唐宫夜宴》这个节目中,当时舞台晚会的形式依然是主干,它跟现代技术手段还是相辅相成的,观众也是需要的;在看到新表现技术的同时,观众还是需要一个大型晚会的感觉。只是当节目样态发展到了新阶段时,你必须自我突破,一再创新。”

“元宵奇妙夜”再次出圈是路红莉没想到的,在感到欣慰之余,她一再强调全媒体时代节目宣发的重要性。这跟传统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当年,《射雕英雄传》播出时曾经出现家家户户守着电视机的盛况,节目是制高点,接受观众的仰望。现在,节目是《非诚勿扰》里的那个男嘉宾,被女嘉宾们严苛地审视、挑选、灭灯或亮灯。

“你在做传统媒体的时候,节目的反馈其实是滞后的,收视率是过了将近几天或者一周之后反馈回来的零散数字;但是你要做网络直播,就不是导一台节目就完了,是集团作战了,你是及时地、鲜活地获得了反馈,每一条评论后面都是真实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这是跟过去完全不一样的。”

路红莉坦言,作为一个从事电视文艺工作的老前辈,网络上的节目在她看来一度是不够高级的,这种互联网时代的反馈方式给她带来的冲击力非常大,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区别于过去的概念。

“你看我们稍微做了一些尝试,观众就有了如此不同的反馈,如果能时刻把握住观众需求的话,我们就能把中华传统文化用全新的手段继续传播得更好,我觉得很有价值。”

历久弥新的卢舍那大佛

龙门石窟规模宏大,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它以独特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古典雕塑艺术创作中的各种规律和法则。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以其惊世之美而享誉全世界,它颔首垂目,普渡众生,已经慢慢微笑了一千多个春秋。

“其实大家低估了,或者说忽略了观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只是传统文化需要好节目去承载。我们需要解读文化,但是要解读得更广泛,比如说舞蹈《龙门金刚》。卢舍那大佛是全世界的瑰宝,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龙门石窟其实还有飞天,很多飞天造型的雕刻分布在山上,手里还抱着各种乐器。”

龙门石窟这个重量级题材,无论是前期实景拍摄还是后期虚拟制作,难度都很大。一个已经存在了多年的具体形象在观众心中已然成型,选择什么样的拍摄角度、服装造型甚至背景音乐都是一种二次创作,这种创作如何能活化古典艺术形象,对于路红莉来说又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考验。

“为什么我们在后期制作时把卢舍那大佛镀成金色,我们是想为观众还原历史。我们请来了龙门研究院的专家,严谨考证,史料记载卢舍那大佛在初建时是有色彩的,这一点和兵马俑很相似;不仅有色彩,它还有一个木结构的屋顶,因为它之前叫‘奉先寺’。之前我们制作了那个屋顶,第二版就去掉了,因为卢舍那大佛现在的样子已经深入人心了,过多地去做改变没有太大的必要。”

拍摄的时候,路红莉使用了实景拍摄、绿棚抠像、航拍调用和后期数字技术的多元化表现手法,力在打造出刚柔并济、贯穿古今的意向美。她让这种新与旧之间的融合效果给予观众充分的想象空间,用男性舞蹈演员的健硕身姿去体现金刚的精神内核,暗喻中华民族的勇敢坚毅和大智慧;同时挖掘出不被大众熟悉的“龙门飞天”古典女性元素,考据了她们手中的每一件乐器,从视觉上构成巨大的冲击力。另外,“时空门穿梭”的创意还得到了知名大厂的赞助,因为同样被《龙门金刚》的美所折服,品牌一反常态,甚至允许河南卫视在这个节目中最大限度地弱化广告植入感。

“其实我在这个团队里年龄属于比较大的。我这样想吧,年龄不是一个具象的东西,而是内心,是你的整个认知,是你所经历的一个又一个时代;你接受了这个时代就能拥抱这个时代,那你无论什么年龄层,你都是最年轻的,你都能从时代中获取信心;而当你拒绝了时代的时候,你就真的苍老了。”

在河南卫视新一期的“中秋奇妙游”当中,路红莉从嵩山少林寺挑选了24 个常年苦修的武僧,结合专业舞蹈演员,用全新的视觉技法展现了少林武功之美——暗喻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意志与孜孜不倦的自我挑战。不经意间,也呈现了路红莉自己的内心世界。

陈佳

文化 没有今古之分

陈佳:河南卫视2021 年“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端午奇妙游”总导演

用传统文化之美 创造250亿流量 

陈佳

“大家内心对真善美的东西一定有一种需求,这是人的本性,只要是真正好的东西就会有人喜欢。而且我们的表达方式很不同,接受的难度并不大。”

今年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晚会中,美轮美奂的水下舞蹈《洛神水赋》以数亿流量,又创造出一个传奇。当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点名称赞它“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时,当众多网友的弹幕已经塞不进狭小的视频画面时,人们可能不知道,这个节目在一审的时候,并没有通过。

当时,“端午奇妙游”的总导演陈佳只能继续和同事讨论改进拍摄方案,从下午4 点开始,一边开会一边吃桃子。她坐在昏暗的制作间里心乱如麻,后来同事告诉她:你连吃了22 个桃子。

节目不过关的原因,是水下拍摄有一点技术问题没达标,“灰秃秃的”。距离节目播出已经没剩几天了,陈佳不想放弃,决定飞速重拍。首选的拍摄场地在青岛,那里有最合适的一个水下拍摄地,无论面积还是水深,都是“洛神”的最佳展示空间。问题又出现了:这个水池下面有两根滑道,需要把水池的水先抽干,然后用平板把滑道铺满盖上,再放水,加热,这样整整需要四天的时间。

“这时间我哪儿耗得起?很遗憾我只好从青岛转战上海,那里有个现成的水池,虽然拍摄条件会差一点。”

费尽各种周折,陈佳和团队终于完成了《洛神水赋》的拍摄。那个焦虑的下午,她创下了连吃22 个桃子的神奇纪录,但是,也想出了用鱼线拉开演员裙摆、飘带,让画面更绚丽舒展的好主意。

然后,节目播出了,《洛神水赋》成了“爆款”。

一个女主播的华丽转身

陈佳很漂亮,大家都说她长得像张曼玉,尤其是笑起来时的灵动神韵。

“嗯?不是说我像郑秀文吗?”陈佳笑着说。

20 年的时间,她从河南台一个音乐电视节目主播转身成为文化出镜记者,再进阶成电视栏目的总导演。从台前到幕后,陈佳非常感谢自己以前的工作经历。

“之前的经历其实对后边做晚会有很大的帮助:主持人让你跟别人沟通协调的能力有所磨练,记者会让你从逻辑上来梳理核心点,很高兴我干的每一件事都是有意义的。”

以“端午奇妙游”这场晚会为例,陈佳认为与传统晚会不同的是,节目样态形式彻底改变了。综艺节目有真人秀、有跨界的演唱会,但是“中国节日”系列晚会把网剧跟文艺节目网综融合在了一起,以唐小妹的视角打造了一条主叙事线,这种节目样态形式是空前的。

“大家都不太清楚这改变意味着什么,以前我们做导演,只需要去想这个综艺节目,就是这个歌怎么去唱,这个舞蹈怎么去跳,中间怎么串联呢?我们有主持人用词来串联。中国节日系列把主持人换成了有剧情的网剧,靠情节来串联。”

全新的节目制作手法彻底颠覆了导演的思考模式,陈佳不能先去考虑节目了,而是先考虑剧情,把框架思考出来;然后在剧情的延展上,从情绪点和矛盾点上设计节目。这种节目形式对陈佳来说堪称是挑战的巅峰,尤其是思考的逻辑性。

“因为其他的任何节目样态形式我们都有可参考的案例,也有相关的数据。但是这次,我们什么都没有。”

用传统文化之美 创造250亿流量

陈佳

扎根华夏文明是河南台的传统

“说实话,从确定拍摄一直到端午播出,我心里压力一直特别大,也特别焦虑,我要深度理解这种样态形式,不知道拍出来到底是什么样子。”

不过,河南卫视春晚的《唐宫夜宴》出圈给了陈佳一些信心。《唐宫夜宴》成功之后,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的所有主创都从这个节目中汲取营养,各级领导带领大家探讨这个节目为什么会出圈。研讨会的结果是,实际上,中国人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依然存在根深蒂固的热爱和珍惜,既然如此,那就再试一把。之后,河南卫视又尝试制作了“元宵奇妙游”。

“‘元宵奇妙游’之后,我们也开始尝试一些唐宫文创,自己孵化IP 形象;‘元宵奇妙游’的口碑也非常好,清明节的时候,领导确定我们要做这个‘中国节日’系列,把中国一年当中的传统节日都做一遍。我们要从中国传统节日中攫取最好的素材,同时打造自己的I P。”

身处“流量为王”的时代,陈佳倒是从来没有对中华传统文化失去信心。她认为河南电视台无论是从地域角度还是本身定位,都具有文化优势;以经典戏曲栏目《梨园春》、知名武术搏击类节目《武林风》为例,扎根华夏文明做文化是河南台的传统,这个传统,河南台已经坚持了近30 年。

“我们河南人确实是这样,我就觉得这种传统文化是根植在每个人血液里的,从小就知道《三字经》,知道唐诗宋词、《山海经》,这些古典文化的精髓一直都在我们的血脉里,代代相传。所以我们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有自己的追求。”

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摆在河南卫视的文化自信面前: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年轻人们正在无限量地接收碎片化信息,他们是否能真正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并由衷地欣赏古典美学?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大家内心对真善美的东西一定有一种需求,这是人的本性,只要是真正好的东西就会有人喜欢。而且我们的表达方式很不同,接受的难度并不大。”

用现代人的审美眼光去凝视古典审美,这本身也是一种审美的方式。用现代技术的表现手法去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现手法,这本身也是一种针对传统文化的“科普”手段。

文化没有新旧之分

“奶奶小时候给我讲过很多故事,等长大了我才知道,那其实都是《山海经》里的故事。当时她告诉我,尧帝有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她们最后幻化成水神。通常说起端午习俗,我们就要吃粽子,要祭奠屈原,那这次能不能突破一下呢?”

所以陈佳想做一支叫作《祈》的水下舞蹈。头脑风暴的时候,她也想过是不是让屈原在水下跳舞,但是脑补了一下画面和剧情,还是算了吧。

黄河文化就是河洛文化的一个分支,黄河文化中包含着一个女性“水神”的形象;在古代,人们到了端午的时候会祭祀水神,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忽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在陈佳脑海中跃然而出。在中国考古界,这是一幅公认的古代女性题材画作。

定服装,商定舞蹈动作。第一版的编舞参考了《丽人行》的动作,陈佳觉得动作很碎,她要的是想象中的“神”;而细碎的小动作在她看来都是后宫佳丽跳给皇帝欣赏的,那是人,不是神。

“我个人比较欣赏宋代美学,对,我要大开大合的动作,而且必须简洁轻快。演员身上飘逸的彩带也是从宋代汲取了营养,因为宋代过端午时,小孩身上会缠一些彩色丝带,也是一种辟邪。所以我就借用了这个宋代习俗,也把丝带缠在‘洛神’的身上。”

至于洛神为什么穿成绿色调,陈佳坦言那是因为她自己喜欢绿色。在拍摄的过程中,每个动作至少拍20 遍,陈佳最喜欢的那个动作拍了48 遍。舞蹈演员每下潜一次拍摄50 秒,每天至少上下水面200 次以上。为了能够让“洛神”在水下稳住,她从技术上让演员适当负重;为了让“洛神”能在负重的情况下在水中进行平移,有“飘”的美感,陈佳建议用五根缠在一起的鱼线缠在演员身上;而无比敬业的演员为了完美表现洛神之神韵,手臂上也留下了一道道鱼线的勒痕。

“文化就是自古传承下来的一种民族的思想瑰宝,不会有新旧之分。只不过是表达和呈现方式的区别。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现在有了特效,有了这种崭新的视听语言,去阐释去呈现文化。”

谈及“中秋奇妙游”的新作《广寒宫》,陈佳的遗憾是排练时间很紧迫;但是她会将许多新元素与嫦娥奔月的故事糅合,采用抠像等技术,具象化呈现嫦娥、玉兔以及广寒宫中的绮丽生活。舞蹈风格既包含古典舞的柔美轻盈,同时拥有现代舞的欢脱热烈。

“作品与导演的性格和审美,甚至三观都有关系。冰心先生说过,60% 的美、70% 的真、80% 的善都给了女性;女性(导演)对美的事物更敏感,表达方式也更细腻。”

李鹏

喜欢观察“弹幕”的视觉总监

 李鹏: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视觉总监,兼“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总导演

用传统文化之美 创造250亿流量

李鹏

可能因为过于疲劳,也可能因为临近开播的节目还没能最终定调,“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视觉总监兼“中秋奇妙游”总导演之一李鹏在接受采访时,表情就像在不停地怀疑人生……一个好脾气男人的憨厚的惆怅,能让人不厚道地笑出来。

从河南卫视春晚到元宵晚会,再到清明、端午、中秋奇妙游,数个晚会项目的后期技术堪称惊艳,举世慨叹。珍奇壮丽的背景与表演的演员们通过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完美融合,共同构筑了一个个新鲜绮丽的视觉奇观。李鹏背后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台里同事说,一次节目播出之前,李鹏的办公室囤了至少三天的外卖餐盒。

“我的工作一直偏技术,先是做后期编辑三维动画这些内容,这也是在工作中逐步实践出来的经验;在改制之前我做舞台的多媒体,这个舞台是对着大屏幕的舞台,然后一步步再学习、转型,我这个工作性质又变了,往小屏幕电视包装上转了。”

过去,李鹏的主要工作是给电视综艺晚会制作数字化片头和片花。台里改制以后,现在除了任职“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视觉总监,还得担任导演奋战在第一线,全新的节目样态让他一度头脑空白,也用了大量时间去学习。同事透露,每每没了想法的时候,李鹏就一个人去办公室阳台上默默地种花,换换思路。

“我是去种树,种枫树,好养活嘛。”李鹏笑呵呵地“辟谣”。

增加节目热度的套路

虽然采访时被中秋晚会还没搞定的各种问题弄得焦头烂额,但敦厚的李鹏还是乐意先说全媒体时代做视觉呈现的好处。

“对我们搞技术的人来说,在新媒体时代反而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点到即可。你看我们的‘奇妙游’系列节目,其实隐藏了很多点;这些点如果按照传统节目的方式去做,那必须挖得非常深,要抽丝剥茧,一层一层去说,而且说的篇幅会比较大。以前一台晚会一做就是两小时以上,但是新媒体时代节目做得太长是没人看的,你没法铺展开来表现。”

弹幕是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李鹏很喜欢弹幕这个功能。他会让很多隐藏的视觉点在节目中一闪而过,第一次看的时候很多观众并未留意,但是无数条弹幕会提醒大家还有哪些内容,有利于二次、三次观看,增加了点击率,形成一个套路。这些点终究会被人挖掘出来,节目热度也逐渐发酵起来。这就是小屏幕观看的社交属性,也是互联网时代的乐趣之一。“你没必要去说教观众,你就跟观众实现交互,观众甚至会观察到你那儿挂了个唐代灯笼,对那个灯笼的造型设计进行一番考据,无论考据出什么,文化传播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同样身为导演,李鹏有一个参考美剧制作的观点:成熟的美剧都是根据每周播出后观众的反馈来编写下一集剧情,这充分体现了交互的重要性,会让粉丝粘合度很强。而在将来,河南卫视是否也能做到与观众充分深入地交互之后“定制”观众想看的节目,以更好地输出并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呢?

用传统文化之美 创造250亿流量

李鹏

画面品质和内容品质的博弈

“过去我们更讲究画面的品质,有几个方面,第一是光影,第二是画面的质量。对,但是这些品质对于新媒体传播好像已经不那么重要,当然,我们也会尽可能去保证画面冲击力更强;可实际上除了画面之外,小屏幕对内容的要求更高,需要用好的内容去抓住观众,其次才看画面品质。而且在小屏幕观看的时候,我要考虑给画面留白,一方面是因为屏幕小,还有就是为了给弹幕留地方。”

这种画面品质与内容品质的博弈,也曾让李鹏屡屡试错。在给“端午奇妙游”的舞蹈《洛神水赋》制作后期时,李鹏曾尝试着在洛神身边趴几只水母,游几条小鱼。

“不行,怎么看怎么像东海龙宫,严重影响了内容。”

最后,李鹏在后期数字技术中将洛神适度缩小,增加空间感,并采用V R 增强现实技术加强了直射和散射光效,在洛神翻转时使用高强度的逆光,画面品质与内容品质达成了完美的平衡,网友惊呼“美出了天际”。

“这些只能靠后期制作,因为水下拍摄时如果灯光过强,会造成反射,人物周边就黑不下去了。”

但另一个好处是,李鹏认为这种制作模式“船小桥头大”,随时可以调整方向,可以重来,这是传统舞台综艺无法比拟的优势。

“清明奇妙游”开始,领导就提出节目要适当有些情节。李鹏开始做了一些尝试,制作了一些三维动画和动漫角色,对节目进行串联,每个节目由情节推动;但是李鹏认为三维动画毕竟不如真人演绎更灵动,技术上还是受到了一些限制。

“通过情节来传播,确实也经历了问题,可能有些地方设置得很尴尬,但确实也是必经的问题,我们也在逐步改观。像《唐宫夜宴》的时候,本质上还是有一个大型晚会的载体,当时我向一些其他的好作品借鉴了一下表现手法,那些都是很好的参考,从艺术性、表现形式、情节上都能让观众看懂。《唐宫夜宴》这个节目形式特别适合做互联网直播。”

“七夕奇妙游”的制作,是对李鹏最大的一次考验。

“学三维的时候,我有一本教程,封面上第一句话就说,‘最困难的事情总会出现在最困难的时刻’,就是说你觉得这个事儿已经最难了,但还有一个接一个更困难的事在等你。不管你是不是已经火上浇油了。”

河南暴雨洪涝的时候,李鹏的整个机房都被水淹了,节目还等着制作,李鹏崩溃了。崩溃完以后还得接着找地方干活,做完以后刚找到的解决方案又被推翻了;几个组全在外地,郑州都不敢进,李鹏和同事们在开封服务区商量着拍摄方案,然后又辗转去了洛阳,最后,当“七夕奇妙游”如期播出时,尽管存在很多不足,但观众们还是宽容地认可了。

画面品质和内容品质,最终考量的还是人心的品质。

关键时刻,最靠谱的还是人

“七夕奇妙游”的舞蹈《龙门金刚》播出之后,精彩节目再次出圈。有人说,河南台“杀疯了”!很多人都在好奇:如此震撼的视觉特效是怎么做出来的?

李鹏的回答让人意外:“那个也是没办法!”

龙门石窟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更不用说卢舍那大佛。起初,李鹏设计了一套精准的技术方案,为了表现飞天舞的高度和女性真人肢体与金刚的尺寸比例,决定让舞蹈演员在山岩上吊威亚进行实景表演。技术没问题,领导没意见,山体和地基经过测量都妥当,李鹏心里却发毛了。

“我心里虚,万一你碰下来一块石头,这这这我承受不了。而且龙门石窟也有特殊性,它那整个山体都是一体的,卢舍那大佛是从山体里面抠出来的,如果很远处碰掉了一块山体,可能‘啪’一个裂缝它就会被牵连到。所以我们觉得还是不行,算了吧。”

最后,李鹏采用了通过运动的匹配实现,在绿棚里先吊威亚进行飞天舞蹈拍摄,后用无人机拍摄石窟的不同角度,建立石窟的三维模型,使之最终匹配飞天舞者的不同动作和角度。

然而人们在欣赏技术含量超高的《龙门金刚》时可能不知道,在河南卫视,台里给李鹏的设备都不算最新最高端的,有时候同事也会觉得怪难为他的。

“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些所谓很‘先进’的办法,反而是最笨的办法,但是最用心;尤其是在咱这边,我们更相信人”,李鹏抓了抓头:“现在很多大片里有大量先进的技术,咱只是知道了一些皮毛,但是它具体内部运作的流程咱们其实不是很清楚,尤其是软件,一些新技术的出现让你觉得似乎看到了很多希望;但是你真正接触这些东西的话,你会发现那些东西非常不靠谱,确实不如人靠谱。”

尽管“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取得了很多赞誉,李鹏始终在反省,这个高大质朴的河南汉子思虑很深远。

“我也经常被人怼,说我们做的不是传统文化,说得我有时候不知不觉在想,我们真是在做传统文化吗?我想说,很多东西其实在当下去评判它的话,很难有一个界定;可能应该经过若干年的时间考验以后,再来看你这个事儿做的是不是有意义。”

或许,在民族自信的前提下,中华传统文化迫切需要一些极具智慧的推手,在合适的时机推出精彩作品,引导大量观众在审美的同时去了解、认识、接受并爱上它。河南卫视“节日”系列新一期“中秋奇妙游”在播出之后,果然又上了多个热搜;广大网友持续而热烈的支持,大概能给与李鹏这样的电视人更多鼓励与信心。

王艺涵

一个孤独上路的自由舞者

王艺涵: 河南卫视2021 年“中国节日”系列节目“ 中秋奇妙游”《广寒宫》领舞

 用传统文化之美 创造250亿流量

王艺涵

离“中秋奇妙游”晚会播出还有三天时间。在舞蹈《广寒宫》中扮演嫦娥的领舞演员王艺涵,双腿已经充血肿胀了。吊住她的威亚紧勒在她的大腿根部,留下了深深的勒痕;从早到晚,反复180 度开腿动作,一天下来,疼痛和疲累让她完全没了力气,在威亚降下时直接一屁股坐到地上。此外,为了拍摄一段“嫦娥点水”的优美动作,她的双脚还在水里泡了大半天。

如果不是在后台采访到了王艺涵,或许你很难想象,节目中仙气十足的“嫦娥”,为了呈现完美的节目效果,原来在人间经历了这么多“磨难”。

用传统文化之美 创造250亿流量

王艺涵

从大舞台跳进小屏幕

后台看见王艺涵的时候,她正慵懒地盘腿坐在凳子上,对化妆师说:“对不起,我缺觉,今天皮肤可能不太好上妆吧?”

这位年纪不大、气质脱俗的美人,从伦敦大学归来不久,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显得成熟。虽然疲惫不堪,但表达想法时还是思路清晰。

从接到领舞任务,到从深圳赶往郑州开始排练,只有一天半的时间。下了飞机的王艺涵来不及去酒店,就直接奔向河南台的排练厅。这个自由舞者身份的姑娘,注定会感谢导演今天选择了她。

“一来是因为我多年的经验和基本功的优势,二来古典舞比较符合我的气质,还有就是我之前有过吊威亚跳舞的经历”。王艺涵觉得,这些是促使她能被河南卫视选中的关键原因。

开始排练的时候,编舞还没有成熟的定稿,巨大的压力从天而降,但是王艺涵还要每天竭尽全力,往天上“飞”。

“我感觉皮都快要裂开了,”王艺涵苦笑着说:“第一天排练就是穿着威亚衣,吊了五六个小时吧,一直上上下下,因为它只有两根绳嘛,所以全身重量都在胯根那一块儿,那一块皮又很薄,一天下来,走路都是咧着走。”

用传统文化之美 创造250亿流量

王艺涵

一场舞蹈观演形式的革命

与传统舞台形式的舞蹈表演不同,《广寒宫》采用特技抠像与后期制作相结合的录制方法,来展现中华上古神话“嫦娥飞天”。唐代李商隐曾以诗句叹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尘。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这一女性形象的历史悠远,在时间长河中成了浪漫的化身。王艺涵必须深层次理解这个人物形象,而且在表情上又不能过度哀怨,分寸拿捏一定要妥当。

虽然技术上难度大,表现上要求高,王艺涵认为,河南卫视的拍摄方法对舞蹈演员来说其实有一个好处,就是“做不好可以重来”。

“但是新形式难度也很大”,王艺涵想了想:“因为比起远距离观看舞台表演,这次录制是近距离拍摄,会给你很多特写,对细节的要求就会非常之高;要花非常多的时间,一遍一遍地打磨,无论对演员的舞技还是身体都是一个更大的挑战。”这对于传统舞台上的舞者来说,就像一场观演形式的革命。

近景,远景,特写,不同角度,上下左右,一个动作到另一个动作,从一个摄影棚到另一个摄影棚,王艺涵“痛并快乐着”,接受这次巨大的挑战。

用传统文化之美 创造250亿流量

王艺涵

每个行业的极致,必然是自我修炼的孤独过程

王艺涵3 岁开始学舞蹈,之后考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这个系当年只招了6 名正式生。大学毕业之后,她去伦敦大学呆了一年,然后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完文化管理研究生。

“多读点书没坏处。我一直学跳舞,所以想去上一个综合大学,感受一下综合类大学的校园气氛,拓展自己的知识和眼界。将来无论是继续跳舞还是为舞蹈艺术服务,良好的文化基础和开阔的视野一定会让我做得更好。”

在专业方面,王艺涵的眼光放得很长远,她不想让自己被局限住。她选择做一个自由舞者,没有老师也没有乐团,更不需要打卡上班。

用传统文化之美 创造250亿流量

王艺涵

“所以我必须很自律,我在家附近租了一个练功房,每天自己去练功。小时候老师告诉我,要耐得住寂寞;我当时想,一大帮人在一起跳舞,怎么可能会寂寞呢?现在我知道了,每个行业都是这样,你要想精益求精,做到极致,必然会是一个自我修炼的孤独的过程”。王艺涵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每天一个人练功,会去好的网站搜索国外的大师课,跟着学习至少两周,然后换新课。“自己放着音乐研习一些好技术技巧,只能自己这样练”,她说,“但是我也会定期去跟编舞学习。”

梳妆完毕,王艺涵穿上演出服,戴上头饰,从一个时髦的现代美人转变成为古典佳人。头饰设计得像一件玉器,隐喻着嫦娥的冰清玉洁,于是清丽脱俗的“嫦娥”继续体验人间的磨练去了。

策划、编辑:李津 / 摄影:张弘凯 / 采访、撰稿:唐桦 / 服装造型:Ginger / 妆发:陈凌 / 鸣谢:河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