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的的补偿,男人的收藏

每个人的童年都会遇到无奈的求而不得:商场里的玩具、同学穿的球鞋、看不够的漫画、买不起的游戏机……于是我们暗自发誓,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夺回“应该”属于我的东西。但当我们真的与自己的童年梦想面面相觑时,“过度补偿”倒成了一个我们解不开的精神魔咒。

NastyRay

黑人音乐黑胶收藏者;RapperDJ;Nature Flavor主理人;Iron Mic第九届冠军

黑色的胶碟,给你黑色的灵魂

过度的的补偿,男人的收藏

NastyRay

Q&A:

F:从什么时候开始收藏黑胶?有多少趸货?

N:2000年开始,开始买CD或者磁带,2007年开始买黑胶,目前收藏了2000多张。其实早就2000多张了,因为我还卖了几百张,因为家里没地儿放。

F:玩音乐和收藏黑胶之间的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N:你要听啊,没几个玩音乐的人买这个东西是纯收藏的。很多好的音乐,更纯粹的音乐都在这里。

F:小时候获取这些音乐的渠道主要是哪?那个时候受哪种音乐影响比较深?

N:那年代网络不发达,很多是当时通过“打口”水货,最初买磁带,后来买CD。我从90年代末接触Hip-Hop,以前什么都听,摇滚金属这些,到了最后还是回归黑人音乐,不只是Hip-Hop,包括Jazz、Funk、Soul等音乐风格都来自黑人文化。我还是喜欢黑人文化。包括体育、服饰和生活方式。

F:小时候的零花钱够用么?你会动用自己多少钱来买跟音乐相关的东西?

N:肯定不够,得自己想办法来赚钱。我从16岁开始说唱,当时就参加比赛赢奖金,在学校也倒腾点儿CD。2008年开始在Hip-Hop网站工作,也接些演出,当时80%的钱都用来买音乐相关的东西了。

F:跟你同时期玩音乐的人,他们对此有没有类似的收藏偏执?

N:跟我同时代玩音乐的人里面喜欢收藏这些的不多,但同龄人有收藏其他的爱好,例如玩具,球星卡,不过现在做音乐的都是年轻人,他们没经历过那个只有从盘里才能听到音乐的时代,更别提黑胶了。

F:你觉得补偿自己的童年,到底有没有过度这一说 ,或者说怎么样才算是适度?

N:我没有过度,算是适度。这个东西一定要适量,根据你自己的经济条件来,总不能一万的工资花十万来买东西。如果别人看来这是过度,那我觉得可能是因为那些年这些唱片都太来之不易了。

F: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收藏?

N:衣服、帽子、NBA球衣……都算是黑人文化这块的,我觉得人活着一定要有爱好。

F:你现在看着这一架子的黑胶什么感觉?

N:爽!

李峥James

《海贼王》全线手办收藏者;资深潮流媒体人及潮流生活方式意见领袖;

iFeelstudio创始人;SIZE传媒创始人兼前《SIZE潮流生活》出版人;

这种补偿 只是童年的延续

过度的的补偿,男人的收藏

李峥James

Q&A:

F:你从什么时候萌生买手办的想法?

L:小的时候最喜欢《变形金刚》,但是能力有限,它出的东西太多了,但是能买得起的很少。随着年纪增长兴趣变得宽泛起来,但手办一直在我关注的核心范围内。起初我是沉迷在《海贼王》漫画构筑的宏大世界观中,后来去朋友开的玩具店里买《变形金刚》玩具的时候发现原来《海贼王》还有这么多手办。店主朋友给了我一些关于不同系列的收藏建议,之后我毫无犹豫地跳入此坑。

F:最早买的是什么款式呢?

L:第一次买了大概二三十个吧,都是POP系列的,因为我这个人有“葫芦娃综合症”,就是从“大娃”到“七娃”必须要收齐。因为我看《海贼王》的时间已经是漫画走了快十年了,比较晚,所以一开始我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分批次补齐之前出的所有。

F:至今为止没收藏到的还有不少吧?

L:目前是没有,从2010年左右开始收藏《海贼王》系列手办到今天,市面上最重要的款式我基本都收到了。但是我的收藏其实是一直处于不断“自我更新”的状态的,因为我给自己的收藏定了一个“99分”目标,所以如果我定期清理收藏品的时候如果发现一些重要的款式哪怕只是盒子自然褪色了,我都会去更新一套新的替掉旧的。

F:你有自己的收藏逻辑吗?

L:在《海贼王》手办的收藏过程中真的是没有。它不像球鞋和一些艺术衍生品类的玩具有分属不同的文化体系,从分类来看,它只是手办这个大领域中日漫系列里一个重要分支,而且这个漫画非常经典之处就是每个角色都有他自己独特的个性,对应这一点,日本的厂商也很聪明,他们不会生产没有收藏价值的角色,所以不太需要收藏逻辑。

F:有没有人说你的收藏只是“拿钱砸”而已?

L:肯定有。其实谈到收藏,大到飞机小到瓶瓶罐罐,两类资源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是金钱资源,二是时间资源。手办的收藏对于我来说更需要投入时间资源,因为角色太多,整个收藏的过程中需要做的工作是很细碎的。

F:你后悔入这个大坑吗?

L:我还真的没有,虽然身边有很多人质疑过,父母会觉得你这么大了还在玩儿玩具,浪费钱又占地方,还搭那么多时间进去。但是我觉得收藏的最大乐趣在于这个过程不是分享给别人用来炫耀的,而是一个完整的自我满足的过程。

F:那你现在有“解除痛苦”的感觉吗?

L:我们现在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广,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坦白讲这也是一种“痛苦”。只不过我现在对要收藏的东西的标准已经越来越高了,因为我们看过的东西已经足够多,而它要真的够好我才会选择开始去收藏,并且期待日后它能成为我又一次的自我满足。

F:说你在补偿自己的童年,你觉得合适吗?

L:我觉得这也不是纯粹在补偿吧,说它是男人童年的延续更为恰当。

F:如果尾田能把你画到漫画里,你觉得会是一个什么角色?

L:任意角色都无所谓,没台词、一秒死都可以!至今为止海贼界追星最成功的就属被尾田大神送上亲笔海贼画像的木村拓哉了,真是太羡慕了啊!

许群(四万大叔)

资深汽车媒体人;《ramp驾到》创始人

收藏,只是探索一个更大领域的记录载体

过度的的补偿,男人的收藏

许群(四万大叔)

Q&A:

F:从什么时候开始收对车模的?现在大概收藏了多少?

X:我对汽车模型的关注和收藏比较晚,2005年做了汽车编辑之后,经常会收到一些厂家赠送的汽车模型,后来,受身边朋友的影响开始少量收藏,但是不成规模。2012年之后,我做了《ramp驾道》,开始对汽车有了更深的认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开始系统地收藏汽车模型,到现在大概有2000多个模型。

F:小时候你的家境允许你想得到什么玩具就能得到吗?

X:小时候家境不算太差,但毕竟那是70年代,这个不差也是相对于大家都不好的环境下来比较,虽然还不错,但是父母仍然不会拿出多余的钱来给我买想要的东西,那个时候也对汽车模型没有什么概念,对玩具也没有,倒是对书和运动很热衷。

F:你怎么看待成年人经济条件允许之后对自己童年发生的补偿行为?这算是幸福还是心酸?

X:我们这代人童年没有什么缺失,不像改革开放之后的孩子,他们童年的诱惑非常多,但这不是一个心酸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珍贵的,我也不认为我的童年有什么需要补偿的,如果说真的需要的话,我觉得需要一种勇气,因为我的小时候比较懦弱,长大之后我变得更自信更勇敢。这种懦弱、含蓄和羞涩,反倒是我想补偿的地方,我希望能跟从前的自己说:许群,你勇敢一点。而不是给自己一个玩具。

F:对于收藏这件事,你是有自己的一套收藏逻辑,还是很任性地见到就买?

X:我有自己的收藏逻辑,我会给自己“开一个小口”,然后“挖得很深”。好比“海湾石油”,我已经收到了无车可收之后,我才开了马提尼,马提尼之后基本是以大比例为主。想对来说,随着自己的财力可以支撑,也会变得相对任性一些,但是还差得很远。

F:假设你现在的收入处在非常一般的水平,你还会继续选择收藏吗?

X:应该会,我会根据我的水平来收藏,虽然没有这么大的规模,我可能围着一个类型来收了,不会开那么多的口儿。这是一个循序渐进非常合理的收藏逻辑。

F:对于那些没有办法补偿自己童年的人,你有没有什么想跟他们说的?

X:《男人装》的读者应该都比我年轻,我的建议是随着你心智的成熟,品味的提高找到现在适合你的东西,童年是没有办法补偿的,也没有必要去补偿,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经历,不要补偿昨天,要丰富你的明天。

F:有没有后悔的时候?想到自己为什么要入这个“大坑”?

X:有过,不多。我觉得这坑入得没毛病,我在中国的媒体人里面,尤其是汽车媒体人里面,关注文化这部分的算是比较深入。对于汽车来说,它的科技与先进性这些纯机械层面的东西跟它的文化、设计、美学方面同样重要,所以模型的收藏对我在汽车文化领域这么多年的探索是一个补偿,它让我身心愉悦。

F:你想没想过,假设自己有一天不在这个世界上了,这些收藏你打算怎么处理?

X:应该会传给我的儿子、我的女儿。有生之年也可以跟我的小伙伴们做个赛车博物馆,这都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当然没什么可处理的,这都是身外之物,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就不用再操心这些东西了,我不是特别在乎。如果我的孩子们喜欢这些东西,他们有空间来收藏这些东西也那就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了。

北娃大王

摄影师;“Drop”app联合创始人

我现在满脑子都是如何帮你弥补

过度的的补偿,男人的收藏

北娃大王

Q&A:

F: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球鞋?

B:从《灌篮高手》的樱木花道开始,我最早喜欢的是“AJ6”,因为在动漫里面樱木穿得就是这双鞋。在我小的时候,又是芝加哥公牛队最辉煌的时候,乔丹、皮蓬、罗德曼的“公牛时代”。那个时候我就对篮球鞋产生了极大的爱好。初中的时候吧,当时买了一双球鞋,都不会走路了。

F:也就是说你先迷恋上了日本动漫,后来也通过球鞋感受到了NBA的魅力?

B:没错。尤其是《灌篮高手》,樱木花道那种不服输的精神对童年时代的我影响很大,我有个纹身纹得就是樱木花道。

F:你的第一双球鞋是哪款?

B:最早的一双是“皮蓬”,在我上小学的时候。那个时候一双篮球鞋并不是一双球鞋那么简单,它承载的东西特别多,特别有时代的特色。在大家清一色穿校服的年代,想体现自己的个性都是通过鞋子,都是这双鞋又不是你家境好才能穿,还需要你在学校有一定的“地位”,如果你是个乖孩子,那么你这双鞋很可能就被坏孩子“借”走。

F:看来你就是那个坏孩子。

B:那倒也不至于。

F:当时那双“皮蓬”花了多少钱?

B:一千多不到两千。我记得当时是找到我姥姥,哭着喊着就想买这双鞋,我姥姥满足了我这个愿望。

F:现在你最视为珍宝的是哪双鞋?

B:是一双“康扣(AJ11)”,那是我刚创业,成立“Drop”的时候,我进了40双“康扣”,我记得当时2秒钟就没了,但是里面有两双鞋是一撇的,我和我的合伙人每人留了一双,作为一个纪念。

F:你接触过过度补偿自己的成年人吗?

B:经常见,有很多跟我同龄的人买鞋根本不问价格,指着架子上的鞋:“这个、这个、这个,一样一双。”我问他你为什么一下子买这么多鞋?他回答,小时候穷啊,没穿过,我想给它穿回来。

F:你觉得这个行为算是幸福还是心酸?

B:我觉得是心酸。因为大家都想回到过去的时候是觉得对未来没有希望,球鞋文化为什么能起来?因为我们本身没有。大家还是最怀念它最辉煌的时候。我现在做了“Drop”,让更多人可以越过二级市场(黄牛党)在移动互联网上就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鞋子,弥补他们的向往,也帮自己完成事业的转折。

F:身边有没有长大了仍然实现不了童年愿望的人?

B:有,很多人的生活仍然没有出口,在自己的轨道上按部就班地做一些事情。

擦主席

清河联合主理人;插画家;玩具收藏者;

那个坑是填不上的

过度的的补偿,男人的收藏

擦主席

Q&A:

F:你喜欢玩具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当时喜欢哪种?

C:从小就喜欢,当时喜欢的玩具都是老太太推着板车去学校门口卖的,还有中关村灯光球场附近的铁皮棚子,那个年代根本没有一个规范的店来售卖这种东西,一般都是归类到小商贩里。

F:小时候的玩具现在还有吗?

C:其实小时候压根儿也没怎么买过,家人不给买。后来自己经济独立了才开始大批收藏。

F:你觉得“过度补偿”这四个字放在你身上合适吗?

C:我之前有个理论,过度补偿其实就是一种在收集或者是保存上有一种癖好,然后它跟你的生活条件形成了一个比例不正常的买进关系。说白了就是你心里有一坑,结果你钱花了,这坑没填上不说,还弄的到处都是土。

F:把自己的喜好变成自己职业的一部分对你来说爽吗?

C:有利有弊,一方面是这个东西跟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有关系,为什么你现在做的这个事情,十年前做就不行?这跟时代的推进息息相关。爱好转化成工作,我的出发点并不是我喜欢,而是我觉得这件事情我要做,如果我真的很喜欢,这个事情我反而不会让它变成我的工作,因为我会失去很多乐趣。

F:现在“擦主席”的名号已经有了很多的头衔……

C:我觉得这都是一种体验,像做服装这件事我仍然不会彻底去做,但是想想图案什么的已经让我有了参与感。和朋友的牌子做做联名我就很满足了。

F:你觉得过度补偿对童年有缺失的孩子来说是种幸福还是心酸?

C:客观存在吧。这个东西我觉得来源于一种没选择,因为没有选择,因为缺失,才会导致“过度”,但我觉得年龄、时间、经历会调整自己的心态,这也不是一个“我觉得”的事情,主要的是“他觉得”能不能平衡。其实最痛苦的地方就是平衡不了,收集得越多反而越难受。

F:你第一次尝到“补偿”的甜头是你多大年纪的时候?给自己买了个什么?

C:有了淘宝之后,我不用在通过圈子来获得这个东西,我给自己买了一个《魔戒》的玩具。至于小时候的东西我倒没那么大的念想,那对我来说只是个结果。

F:在你条件并不允许补偿自己的时候,你有想过有机会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满足吗?

C:没有这个想法,我现在对物品的占有欲也没有这么强,虽然我已经搬了三厢车、几十箱玩具,哈哈。我现在也有一个感受,就是从“下单”开始到“收货”之前,拥有感最强,幸福感最高,到手之后反而没那么有吸引力了。

F:很多人看见你的收藏,会跳过个人趣味,直接理解为炫富,对这样的理解你有没有怀疑过自己?

C:没人这样质疑过我,但是他们这个逻辑我是明白的,很多人收藏东西都是把那个类型的最贵的一款买回来,传递一个“我有钱”的概念,不过我的存在感并不在这,而是创作,所以不太需要通过展示我的收藏来证明什么。